>>> 2007年第3期
身残志莫残
作者:陈 斌
一个电话,使我走进了医院传达室的会客室。一位年近四十岁的男子早已在那儿等着我了。我还未曾跨进会客室,他就迎上来与我握手,并对我作起自我介绍。随着他的详细介绍,我的记忆将时间的指针倒拨到十三年前。
张翔,是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没几年的小伙子,一米八七的身高,英俊、潇洒。工作充满热情,也很刻苦钻研,可就是有个年轻人的通病——马大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飞来横祸。张翔在一次车祸中受了伤。人们把昏迷的他和压变了形的自行车从汽车轮底下拉出来后直送医院。直到动了手术后的二十多小时,他才睁开眼睛。当光线进入他瞳孔一刹那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周围环境变了样,除了家属,还有许多同事、领导。人们见他醒来,吐了一口气:“好了,醒了”、“脱离危险了,不妨事了”。此时,他才明白自己躺在病床上,才想起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我的腿……”张翔担忧地问。“别急,保养身体要紧”。人们不敢将截腿的消息这么快就告诉他。开始几天,一切都很正常,小张感到自己的腿还在(幻肢症)。后来,病情好转,他要起床小便,这才发现自己不能保持平衡。他哭,他不言、不吃,他还千方百计自杀。家属劝慰,同事、病友开导,对小张来讲都无济于事。骨科医生邀请我去会诊。我去了几次,进行了疏导等心理治疗。看来,他似乎是想通了。我的会诊任务完成了。张翔此人此事,在我的记忆中也就逐渐消失了。
现在我才知道,张翔出院后吸取了教训,改掉了“马大哈”毛病,装上了假肢,专心于工作、科研。最近,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市科技创造发明三等奖,申请了专利。今天,他特地来院看我,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将这张奖状的复印件送给我留念,作为我以前曾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的感谢。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有,身体残疾就是其中之一。身体残疾,有的起始于幼年,有的产生于成年后的意外事件。前一种情况,残疾的历史悠久,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心理震动较小,怨恨于父母较多。例如,为什么打那么多针,而使他成了聋子、哑巴;为什么不让他打预防针,吃预防药,生了病不及时送医院,结果患了小儿麻痹症:后一种意外由于是突然发生,缺乏思想准备,对心理冲击就较大,由此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频率也就比较高。急性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残疾发生后。其心理过程往往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否认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事人否认自己会变成残疾。这种不承认事实的心理,实际上是恐惧心理的反映。尤其是失去肢体的残疾者,在刚失去的时候,由于出现幻肢症(患者总感到自己的肢体还在的一种幻觉),从而更增加了否认心理。
第二个阶段是后悔阶段:前一阶段是责怪别人,这一阶段是责怪自己、检查自己:“当初我要是……,就好了,就不会这样了。”
最后一阶段是情绪低沉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考虑更多的是现在怎么办?将来如何办?对残疾者,如何及时疏导,正确引导,关键就在这一阶段。引导得好,就能面对现实,振作起精神,重新制订人生奋斗目标。引导得不成功的病人就会整日处于抑郁寡欢,沉默寡言,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之中,就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消极厌世之路。那么,当处于身体残疾的逆境时,```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使失去平衡的心理尽快恢复平衡呢?
首先,要正视现实,正确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如意事常会发生。人生就像行驶在海洋中的一只船。海洋不可能永远没有风浪。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生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进丛林”。世界上不如意的事常有,只要能正确对待了,也就会泰然处之了。正视现实,是调节心理平衡的第一步,不愿面对现实,要想调节心理平衡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要有奋斗目标。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样,人才会有进取,活着才有意义。少壮无目标,老大徒悲伤。这种人,当他寿终正寝之前,他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就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然而,此时悔恨,为时已迟。
第三,充实精神生活。人除了工作、学习以外,还得生活。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精神生活不空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特长、爱好,选择篆刻、书法、画画等,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第四,学会自慰法,不要因为自己身残而自卑,只要心不残,残疾人同样可以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身体壮健而“心残”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有作为的人,其中有极少一部分人甚至会沦落成社会的败类。
要做生活的强者,残疾人也不例外。古今中外,流芳百世,造福于人类的残疾人并不少。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当他连任第二届总统时,坐在轮椅上办公,被人们尊称为“轮椅上的总统”。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求学期间患有口吃(这是一种心理障碍),他经过艰苦的努力,纠正了口吃,当上了首相,在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过程中不再出现口吃。贝多芬是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又胖又矮又秃头,还有重听。而这位其貌不扬的音乐大师的作品,却流芳百世,万代传颂。前苏联的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日常生活需人照料。可是,他却写下了不朽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国残疾女青年张海迪数次战胜死亡的威胁,在轮椅上译出数百万字的外国文学著作,为广大青年所钦佩。目前,残疾人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成立残疾人组织,召开残疾人运动会。我国的社会制度,为残疾人发挥一技之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新闻媒介经常介绍做出成就的残疾人事迹。在一次电视转播联欢会的实况时,一位身高不满一米二十的侏儒患者在当场作好画,题好词后,回答节目主持人的“你怎么会自学成才的”问题时候说:“我身残志不残……”此话说得多好啊!身残了,志可不能残!逆境不是绝境,用不着垂头丧气,从心理上坚强起来,就会做到像贝多芬所说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倍的信,残疾人同样可在人生道路上迈出步伐。疾步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