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学会快乐度晚年
作者:肖 东
知足 知足才能常乐,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任何一个人的情况,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事到知足心常乐”。需要指出的是,“知足常乐”不是指精神面貌中那种“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守成心理,而主要是指在物质享受方面欲望的节制,也就是不过分,不放纵,不贪得无厌,不穷凶极恶。其要领是恰如其分的理智度和见好就收的分寸感,生活不求奢华洋气,只求简单适用。为此,要认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贪欲多者寡德。对一个人来说,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控制欲望比能够满足欲望更值得引以为荣。
人进入老年,没有了幼年的无助,没有了青年时的浮躁,没有了中年时的重负,没有了工作的牵挂和家事的拖累,却有了那些年代没有的成熟、明察、经验、豁达,有了更多的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人管你,你尽可以做你自己想做而过去无暇做的事。这就应身在福中知其福,“知足常乐”了。这是老年人独具快乐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知善 讲究“日行一善”。《名贤集》开篇云“但行好事,莫计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当一个人做善事时,他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心灵的净化而感到无限快乐。有哲人云:“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所谓“助人为乐”,就是因为当你去帮助别人时,别人会因为你的施惠而感动,你也会因为感到被别人“需要”而充满自豪和欢快。
作为老人,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余热,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将心灵洒落在“助人为乐”的氛围中。
知乐 老年人由于社会交往的日益减少,有时就如杜甫诗说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难免自处的孤寂。这就需要发挥自身的潜力,或运动或歌舞,或旅游或探亲访友,或棋琴书画,或鸟语花香。总之,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条件、爱好和特长,努力为之,自得其乐,乐亦无穷。
知变 老人没有了工作负担,但生活中仍然充满着矛盾,如体衰多病,老年丧偶,子女下岗,琐事的纷扰,境况的困窘,家庭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变换角度。诚如契诃夫一篇短文中说的那样,为了保持快乐的心情,在遇到变故时要这样想:“这事原本可能更糟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要是火柴在你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而且要感谢上帝,多亏不是烈性炸药。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走运,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你有一颗牙疼起来,也不必紧皱眉头,因为多亏不是所有的牙出了毛病。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的打,那你应该蹦蹦跳跳,笑着说:“瞧,我多走运,人家没拿带刺的棍子打我!”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国家……依此类推,你会无愁苦,快乐无穷。
快乐是一种心境,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仅仅是因为在心中人为地扩大了我们的痛苦。
总之,老年人坚持做到“四知”,就能天天有个好心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满目青山松和柳,随喜,随乐,品味到生命最悠长的芳香,快乐地安度晚年,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