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谁说女人无肾虚
作者:梁兆松
其实,中医学中的肾,不同于西医所指解剖上的肾脏,而是一个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智力、呼吸、消化、水液代谢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被称为“先天之本”。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到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实际上就是一个肾的精气盛衰的过程。《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意思是说,女子七岁肾气开始逐渐上升,表现在外貌上就是牙齿更换,头发长密,即茂盛开始。当二七十四岁的时候,肾的精气开始充盈,产生了一种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祖国医学叫作“天癸”,于是女性就开始按期排卵,出现月经,就有了生殖能力。壮年期肾精充盈,筋骨强劲,肌肉壮满,各种机能强盛。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女子肾气开始衰了,天癸的生成亦随之减少并逐渐耗竭,月经不再潮至,生能力随之下降乃至消失。进入老年期,肾精更为亏少,呈含胸驼背、两腿无力、皮皱肉松、牙齿脱落、发鬓尽白、耳聋眼花、小便不畅、健忘痴呆,显出一派老态龙钟的样子。可见,在妇女一生中,各个时期皆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既是如此,妇女无疑也存在“肾虚”之说。从实际情况看,妇女肾虚多见于中老年时期。
中医理论强调“肾主藏精”。肾藏之精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从胚胎开始,直至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育繁殖,都是这个精的作用。后天之精就是水谷之精,由脾转输到各脏腑成为五脏六腑之精,这些来自后天各脏腑的精都要输送肾,由肾贮藏,不致于无谓地耗损或流失。但在这方面,中老年妇女肾精亏损的程度远远甚于男子。妇女年过四十后衰老进程加剧,皱纹增多,身体肥胖;进入中年后期即丧失了生育能力,而男子往往到六七十岁仍具有生育能力。
“肾主纳气”。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反之,妇女常表现出的心慌、气喘、动则气急,特别是更年期后妇女多见的冠心病,多与此有关。
“肾主小便”。肾气不足,固摄无权,膀胱的开合失常,就可以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尿频、尿失禁、水肿等与肾虚有关的症状。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牙齿脱落、耳鸣耳聋、白发增多和脱发等,都是反映肾虚的状态。
因此,中老年妇女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科学补肾。除了顺应自然、劳逸适度、节制房事、积极治疗已有的慢性病之外,还可选择益肾强身的方法。如“鸣天鼓”,其方法用手掌心紧贴两耳,十指按抱后脑,将食指贴在中指上,然后有节奏地用食指尖弹向枕骨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各1次,对眩晕、耳鸣、健忘、思维能力减退等症状有一定疗效。“摩肾区”,即将两手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按摩腰两侧,每次50圈,然后用两手上下摩擦腰背部,每次10分钟,可温暖肾脏,疏通血脉,增强肾脏功能。“赤龙搅海”,即晨起端坐床上或闲时端坐,自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闭目,合口,用舌尖从左上牙床内侧转至右,然后,舌再从右上牙床外侧转向左,再从左下牙内侧转向右,又从右下牙外侧向左,如此反复各搅9次。继之上下牙轻叩36次,用口中唾液鼓腮嗽口9次,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3次缓缓咽下。中医认为唾为肾液,吞咽唾液,持之以恒,可起到精盈,气足,神全的作用。此外,经常吃些补肾添精的食物,如各种动物肾脏、黑木耳、黑豆、芝麻、山药、核桃、栗子、桂圆、枸杞子等,对肾虚者大有裨益。
肾虚妇女应请医生通过四诊,辨明肾虚是属于肾气虚,还是属于肾阴虚或肾阳虚,有针对性地益肾气、滋肾阴、补肾阳。通过对证补肾,以改善肾虚的状况,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延缓人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