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欲得小儿安 常受三分饥和寒

作者:周 涛




  “欲得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可谓80多岁老母的育儿经验谈。同院子里的几个老太也很认同这种说法。它的意思是说,在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宜过分刻意地强求其吃穿。经常喂食八九分饱,比吃得越多越精好;冬衣以能御寒为度,较包裹得越严越厚强。我那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3个子女,在母亲这种指导思想的照料下,个个长得结结实实。
  1993年秋,我的外孙女降生了,家母向我女儿传授上述的养育方法,哪知具有“现代思想”的女儿根本听不进去,认为“那是老辈人的传统习惯。旧时的人们家里贫穷,孩子多,缺吃少穿的,所以在抚养孩子上也是凑凑合合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又都是独生子女,应该是‘食不厌精,营养越丰富越好;穿不厌多,身体越暖和越对’呢!”于是,她经常阅读有关育婴的书籍,向单位的女友们请教养育方法。因自身的奶水不足,就给孩子买来奶粉、炼乳、营养米粉等,还请医生开来各种营养品、维生素、鱼肝油、葡萄糖、甜钙片等等;各种衣服也弄了一大堆。每次喂食时,总担心孩子吃不饱,直撑得囡囡翻白眼、吐奶水才罢手。并且只要孩子一哭就喂。外出时,给孩子穿上大衣,戴上手套、口罩、护耳等等,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得严严实实……不料,如此精心照料的结果,反倒使孩子长得面黄肌瘦,个子矮小,经常肠胃不适,伤风感冒不断。今年都13岁了,还是一副体似黄花、弱不禁风的样子。
  到了1999年末,我的小孙子(不足月)降生了,体重仅有2.5千克左右,体质非常虚弱,似难成活。因儿媳在外打工,小孙子交由家母喂养。老人坚持沿用自己的传统做法,参照医生的一些建议,让孩子“食不过量,穿不过厚”,在具体掌握上非常细心,每次给孩子喂奶时,只要手感到小家伙的舌尖一抵奶嘴,就立即停喂,决不强灌,并用手掌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另外,小孩子在不哭不闹时一般不硬加喂;冲制奶粉的浓度也严格掌握,并非越浓越好。待孩子长大些时,除喂奶粉外,只适量加点米粥、菜汁及自榨的鲜果汁。除此之外,很少添食各种高档的营养品,在穿着上做到冬衣能御寒保暖为度,不妄添衣物。平时,老人经常给孩子搓擦手脚及身体,结果,小家伙长得胖乎乎的,很少生病。今年已5岁多了,吃穿从不挑拣,体格非常健壮,聪明可爱。
  通过两个孩子的哺养方法的对比,我女儿从心底里佩服奶奶。她说:“‘欲得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虽系民间流传的土法俗方,但是含义深刻,很见实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