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如何应对老年灰色情感  

作者:吴建军




  灰色情感,亦称负性情绪,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不良心理,其一般表现为忧愁、多疑、讳疾、嫉妒、自卑、牢骚、孤傲等方面,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对其的调理应以调心为主,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来加以消除。
  一、杞人忧天 有的老年人每天生活在忧愁苦闷之中,心事总往坏处想,不该操心的事他偏要操心,不该忧虑的事他总是愁绪重重。认为自己人老珠黄,万事凋零,是“快人土的样品”,以至整日饮食无味,坐卧不安,精神萎靡,坐以待毙。
  分析与调治:人老且体弱多病,情感脆弱,缺乏信心和活力,思维又不活跃,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力就会出现障碍,心理就会变得阴暗无光。南宋诗人陆游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杞人忧天纯粹是一种想像,是一个幻想中的怪物,是认识能力上的一个漏洞。认识到这一点,就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这样,忧愁就会离你远去。
  二、杯弓蛇影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生性多疑,爱胡思乱想,经常将想象、猜测、错觉进行自我加工后用来自我折腾。这种人平时爱捕风捉影,总要无中生有地搅出点事来,不是疑心别人在捉弄他,嘲讽他,就是背地里打探别人在说自己什么坏话。因而,处处设防,格外敏感,心理上“戒备森严”,把生活搅得烦乱不堪。
  分析与调治:这种人精神容易紧张,小心眼,多疑多猜,固执好辩,思想偏激,易道听途说,易听话听音,接受暗示。人一旦产生了猜疑心理,就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做出许多错事来。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多疑是生活中的腐蚀剂,不仅伤害他人,影响友谊,也会孤立自己,伤害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静下心来,读一读“疑人窃斧”、“杯弓蛇影”的故事,心境就会亮丽起来。
  三、讳疾忌医 人到老年,心力渐衰,起居慵懒,视听不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同时缺乏医学常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在发现自己有病时,因尚无明显的痛苦症状,觉得饮食睡眠都很正常,就无视医学的客观检查。还有的老人隐瞒病情,不愿就医,不想听别人说他有病,往往延误治疗,酿成大错。
  分析与调治:身体不检查,有病不治疗,坐以待毙,任听命运的摆布,是一种消极、愚昧的思想,待病魔围攻时,只能“俯首就擒”。心理医学研究认为,无视疾病,无视现实处境的“否认法”属消极心理防御,讳疾忌医即其实例。历史上曾流传着神医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故事,故事发人深省,启迪性很强。“前车覆,后车戒”。老年人应以此为鉴,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否则,在病人膏肓之时则悔之晚矣。
  四、清高孤傲 有的老年人自觉自己资格老,阅历深,工资多,退休后仍以高傲姿态自居,待人漫不经心,不屑一顾,说话高腔阔调,声色俱厉,做事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常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与人争吵不休,毫末不过关,以至与周围人疏远了关系,淡化了感情。
  分析与调治:清高、孤傲与怠慢都是一种自私心理,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慢是不自量力的狂妄行为,是粗俗无知的表现,这对心理,对健康都是不利的。综观一些寿高体健之人,无不都是以平常心、和善心作为人品修养的天平。拥有平常心,才能与人交融,生活才会有阳光,生命才会有活力。
  五、作茧自缚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自觉“人走茶凉”,耐不住“萧条冷落”,整日死气沉沉,闷闷不乐。有的老年人心理脆弱,自卑自弃,百无聊赖,不与人交往,不寻找生活乐趣。有的老年人心理沉重,少言寡语,步履蹒跚,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趋而趔趄,这对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分析与调治:自卑感属于人格形态的违常。心理学认为,不利的客观现象加上不良的心理素质就会产生“自轻自贱”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定型,思想包袱就会越背越重。学会称赞自己,每做好一件事,就给自己一个鼓励,多看有新观念新创意的书,多说肯定的话,多跟好心人接近,努力用自信钻出自织的“茧”,冲破这层包围着你的黑暗。
  六、嫉妒憎恨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心理。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权力,失去了工作,或看到周围同事被晋级提拔,表扬奖励,心里就会受到刺激而产生嫉妒感。
  分析与调治:心理学认为,嫉妒属于偏执型人格,是针对别人的价值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恶的欣羡之情。这种人缺乏理智,诿过于人,自控能力差,其结果是伤害他人祸害自己。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心宽才能体健,人需要一颗平静心,心平才能气和,读一读《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一定会有所感悟。
  七、牢骚满腹 有的老年人心胸狭窄,想不通放不开,遇到一些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寻寻觅觅,凄凄戚戚,大发牢骚;还有的老年人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看不惯听不进,由此产生激烈的对抗情绪,也往往通过牢骚来加以发泄。
  分析与调治:牢骚满腹的人,情感起伏大,常以自我为中心,即使在轻微的情景下也会出现严重的情绪冲动,表现为唠叨、抱怨、漫骂、争执、对抗。研究认为,适当地发牢骚有利于心理的调节,而牢骚满腹,怨天恨地则容易引发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多听别人的劝导,把眼光放得宽一点,把事情想得好一点,把生活看得美一点,就有利于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