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
作者:肖 芸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近百年来曾多次发生世界大流行。按抗原性,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且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对流感的持久免疫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在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流感常呈流行或大流行,还可沿交通线蔓延,传播迅速。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两到三周内达到高峰,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常并发肺炎,病死率较高,一次流行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而普通感冒则多为散在发病,无上述特点。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及飞沫方式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的潜伏期为1~3天,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急性起病,以病人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主要为突然出现的高热、寒颤、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但鼻咽部卡他症状较轻。少数患者食欲减退和腹痛、腹胀、腹泻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老年患者和原有基础病或免疫功能差的病人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烧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双肺有干罗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阴影等一系列肺炎表现。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为原发性流感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治疗不及时,多于两周内死于呼吸衰竭。另外,流感还会有其他细菌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一旦得了流感,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切不可自己买点药,胡乱服用,就医要及时,以免贻误病机。
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活动及集体娱乐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应按照有关防疫部门的指导给予药物预防。个人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以及所有易于出现并发症的人,是流感疫苗最合适的接种对象。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在医学上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一种临床表现类型,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多发,发病无性别、年龄、地区、职业差异。感冒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种类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并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的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所以一个人在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时,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来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可迅速繁殖起来,从而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普通感冒的症状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开始有咽干、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会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这些在医学上称为“卡他”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还可能伴有咽痛,也可能出现流眼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和轻微咳嗽等。一般不发烧,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医生检查时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实验室检查血象可见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经5~7天可痊愈。
对于治疗普通感冒,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有一定效果,抗病毒中成药也可选用,如有感染应到相应医院遵医嘱治疗。普通感冒一般病情较轻,病程也短,预后良好。但是由于发病率高,又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应注意的是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或引发原有疾病的加重等,所以应积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