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孝先便腹
作者:温长路
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经常不活动或睡眠过多确实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肥胖也的确不是个好现象,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科学家经过大量调查后得出的共识。就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论,肥胖容易引起包括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性激素等在内的多种机体代谢性指标的改变,并由此引发出多种复杂的疾病来。下列一组数字,大体可以证明这一认识的科学性:在超重的男性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39.1%,糖尿病6.7%;在肥胖的男性中,高血压占52.6%,糖尿病占10.2%,都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的男性。高脂血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癌症等的发病率、死亡率,也都明显高于常人。还有资料披露说,肥胖人胆石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4倍;月经不调、不育症、乳腺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出现直线上升的变化。
大腹便便,是肥胖表现中的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向心性肥胖”或“上部肥胖”,就是以腰腹部分为主要区域的内脏性肥胖,多见于男性。人体的许多重要内脏都集中于腹部,其脂肪量太多,会影响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利用,从而成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直接原因。肥胖还会导致下丘脑功能和紊乱,影响人的情绪和饮食,引起心理上的异常变化,使一些人表现出抑郁、孤独、焦虑、紧张等症状来,最终酿成相关疾病。肥胖造成的机械性危害也不容忽视。壅肿的状态,会增加人的腰椎、膝关节等承重部位的负担和磨损程度,容易造成相关的部位骨、关节、肌肉的疼痛或更严重的疾病。在鼾声如雷的人当中,肥胖者也占据多数。这与他们颈部短粗、呼吸道变窄的生理变化不无关系,长期出现这种呼吸暂停的情况,会造成脑缺氧,影响到人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到人的血压、食欲、精神和工作、生存质量。还有一种肥胖,是以腿臀部区域为主的周围性肥大为特征的,医学上把它称为“全身性肥胖”或“下部肥胖”,以女性多见,同样具有危害人体健康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胖人多湿、多痰,而湿和痰是形成多种疾病的病因,并且有胶结难分、缠绵不愈的病理学特点。这一观点,与现代科学对肥胖机制的认识是一致的,且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证明它是符合科学的。按照这一理论,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减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肥胖年轻化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青少年中过早、过多的出现肥胖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996年,我国7~19岁青少年学生中肥胖的检出率为3%~5%,到了5年之后的2001年,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已上升到5%~7%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一变化更加惊人,如北京肥胖儿童的比例竟达到15%~17%,上海市为10%~12%,其增长速度之快,就是在发达国家中也十分少见。由于肥胖,一些成年病的苗头已开始青少年中出现,如他们之中脂肪肝、高血糖等检出率都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此外,代谢紊乱引起的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大、血管弹性减低、心功能降低等病象也频繁在一些胖孩中出现,这就为其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我们在强调肥胖不利于健康的同时,并不提倡瘦,因为“瘦”同样不是健康的正确观念。有调查说,由于消瘦者脂肪缺少,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会受到影响,抗病能力也因此会呈下降的趋势,与肥胖者不太亲近的另一类疾病,如肺结核、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和一些恶性肿瘤瞄上了瘦子。看来,正确的观点是不胖不瘦,或者说是稍微丰满点好。有预言说,21世纪女性的美的标准是“高大、美丽、丰满”六个字,体型要由现的“8”字型向“梨”型发展。
判断一个人的肥瘦,有很多标准,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是人的体重指数:人的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平方米)。根据我国人群的饮食结构和体质情况,2000年8月,中国学者首次提出我国人的标准体重指数:18.5~23.9为正常,24~27.98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女性的腰围应控制在70厘米以内,75~80厘米以内为超重,80厘米以上为肥胖。
大腹便便说孝先,东拉西扯论肥瘦。对于这一关系人类健康、关系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是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