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初产妇如何防止生“奶疖”
作者:冯桃莉
乳腺炎,民间俗称为“奶疖”,是哺乳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炎症。炎症大多呈急性发作,所以,临床上急性乳腺炎较为常见。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初产妇,这是因为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乳头皮肤较嫩,容易皲裂,从而引起感染;其次,初产妇的乳腺管没有经产妇那样通畅。尤其是现在,患急性乳腺炎的产妇,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初产妇。其原因除了上述因素外,主要是现在提倡只生一胎,初产妇的百分比大幅度地上升之故。
在产后1周左右的时间,由于婴儿胃口小,乳汁吃得少,以致使乳汁未能及时排空而潴留在乳房内。此时,产妇会感到双乳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并有中等度发烧(38?郾5℃左右),检查时乳房胀痛,局部皮肤充血有压痛。这是由于乳汁淤积的缘故,并没有细菌感染,所以,称为淤积性乳腺炎。如果能及时将淤积的乳汁挤掉,并注意乳头的清洁,保持乳头皮肤不破损,就不会发生化脓性乳腺炎。如果不及时排尽淤积的乳汁,乳头皮肤又被新生婴儿用力吮破,那么,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通过破裂的乳头进入乳腺管。营养丰富的乳汁,又是细菌良好的天然培养基,于是,细菌生长繁殖并继续向乳头的实质部侵犯,以致形成化脓性乳腺炎。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的2~6周。发生了急性乳腺炎以后,产妇会发烧,而且常伴有畏寒,乳房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出现“红、肿、痛、热”的炎症表现。炎症部位,可形成脓肿,用手按之有波动感。如果用针筒抽的话,还能抽出脓液。得了急性乳腺炎以后,必须立即停止哺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婴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了产妇的产后康复。因此,对急性乳腺炎决不能等闲视之,要积极做好预防。但许多产妇的预防工作是从哺乳期开始做起的,实际上,从少女时期就应该开始注意了。
少女时期:女孩长到15~16岁时,乳房发育已基本定型。发育理想的乳房,应该是乳房呈半球状圆形隆起,乳晕扩大,乳头凸出。每只乳房约重100~200克。由于乳房内有一层很厚的脂肪层,从而使乳房变得充实而富有弹性。此外,乳房内还有较少的、分散的、细小的平滑肌细胞,不含有大束的肌肉,因此,乳房无支托作用。这样,就必须佩戴胸罩,以防止乳房下垂,使女性的曲线更加优美,运动时还可使乳房固定,消除不适感和减少震荡。胸罩要大小适宜。因为过紧、过小的胸罩,或者长期穿紧身内衣,都能影响到乳房的发育,使乳头变得遍平、内陷等,使产后哺乳发生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哺乳,从而使乳汁淤积,继发感染,引起乳腺炎。
怀孕期:怀孕以后,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内分泌激素,使乳房中的乳腺管增长、增多,而且,还长出许多乳腺泡。此时的乳房,较怀孕前增大1倍左右。因此,孕前佩戴的胸罩就会显得太小,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应该换一只合适的。这个阶段要预防将来乳头皲裂。每天用温水、肥皂洗乳头,然后用毛巾擦。如此擦洗,每日2次。擦洗后,在乳头和乳晕处涂一层油脂。胸罩可用较粗的布料制作,使乳头皮肤能够经得起摩擦,为喂奶创造条件。如果乳头扁平、内陷,要尽快纠正,以免产后喂奶困难。可用洗净之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按于乳头两侧,尽力将“虎口”开大,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将乳头轻轻向外牵拉。也可以用吸奶器利用负压的原理,向外吸出乳头。
哺乳期:仍应佩戴胸罩,托起沉重的乳房不使其下垂,还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胀痛和增加乳汁量。喂奶前和喂奶结束,均应该用温水洗净乳头和乳晕。喂奶时,要每次先喂一只乳房,最好能吸空。如果婴儿吸不完,就要用吸奶器或人工的手法挤去剩余的乳汁,使乳腺管畅通,乳汁不淤积。为了防止婴儿在吸奶时咬奶头,或大力吮吸造成乳头皲裂,或同时吸入大量的空气以致食后发生溢乳现象,应该让婴儿含着整个乳头和部分乳晕。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让乳房堵住孩子的鼻孔而影响呼吸,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部分乳房。如果发现乳头已经皲裂,那就更应加强对乳房的护理和重视局部的卫生,以防止感染。为了防止喂奶时的乳头皲裂,产后还是应该经常用肥皂擦洗乳头,局部涂油脂。
本病的治疗,需按炎症的情况而定。仅仅是乳汁淤积,乳头尚未皲裂时,非但可以哺乳,而且还应将剩余的乳汁吸尽、排空。还可进行局部轻柔按摩或用梳子的背缘轻轻地向乳头方向梳通,局部冷敷。如果乳头发生皲裂,就应该停止哺乳,局部用2%的硼酸水清洗,然后涂抗生素软膏、鱼肝油铋剂或复方安息香酸酊。炎症明显时,应停止哺乳,吸出乳汁,用胸罩托起乳房,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也可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如果已经形成脓肿,就要去医院,让医生在局麻下作切开引流的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