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关注老人痴呆刻不容缓

作者:周青前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水平降低,包括认知、语言、情绪、记忆等水平全面下降,单纯的记忆减退并不是痴呆,但渐渐加重的遗忘,则要引起关注。一项统计表明,我国老年性痴呆症病人已超过500万人,居世界前列,而就诊率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有关专家指出,并不是每个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症状都比较明显,如记忆减退与衰老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很难及时为患者确诊,病人早期往往被误认为“健忘”,从而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
  
  老人犯“糊涂”也是病
  
  老年人出现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不易引起重视,有40%左右这样的老人可最终发展为痴呆。其实通过一些自我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如让老人在1分钟内交叉说出5种蔬菜和5种水果的名称,如果难以完成,就应警惕是否有认知障碍的可能性,必须提前干预。此外,下面的情形也可作参考:记忆力下降是其核心症状,通常起病很缓慢,以后一点点加重。有的老人记忆力减退到忘记熟人的名字,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甚至拿什么东西转手就忘了。
  随着老年人思维能力下降,老人对看过的东西,不再有评价能力。以前为人随和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固执、古怪、斤斤计较,且经常发呆,情绪低落。有的老人还开始多疑。以前喜欢干净的,开始变得邋遢。定向力差,出门后找不到家。
  
  科学早治“老来痴”
  
  今年75岁的退休教师周某某是某中学的高级教师,68岁时开始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尤其是对近期的事情特别健忘,例如刚刚吃完饭的周老师却对老伴说,“怎么还不吃饭?是不是想把我饿死。”朋友有约或单位通知活动,他常常是转身就忘到九霄云外。一向精明的周老师买东西时甚至算不清连小学生都能算出的账。有时在家的附近散步竟迷了路。更让家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会因和小孙子抢东西而大动干戈……,于是在其家人陪伴下,到医院就诊,磁共振检查显示,周老师有明显脑萎缩,确诊为老年性痴呆。他的老伴和子女都表示,愿不惜代价积极配合治疗。针对周老师的病情,医师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服用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适当作剂量调整。半年下来,周老师病情明显好转,现在不仅能带孙子外出散步,还常常做些简单的家务活,久违的笑容又浮在老人的脸上。
  
  盲目自治失良机
  
  今年65岁退休医务人员钟医生。5年前开始记忆力明显减退。过去一贯工作勤奋、个性内向的她,工作时常常想不起要写的最常见的药名,还常因一些误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改换工作岗位后,仍无法正常工作,不得不提前办了退休。在家里,她连最简单的饭菜也做不成了,做菜时不是重复放盐就是忘了放盐,把饭菜烧得冒烟也是常事,甚至不能完整清晰地与人交谈,一向爱整洁的她变得邋遢不堪,近年来还多次发生癫痫。患病以来,患者曾自行间断服过脑复康、谷维素等药物,但并未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专家诊查后发现,钟医生患有明显的脑萎缩、脑室系统显著扩大,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已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了。
  医学专家提醒,老年性痴呆治疗关键要在早期,因该病病因复杂,个体差异大,治疗须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系统治疗,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勤用脑加好习惯延缓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症既然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时也是心理上的一种疾病。研究证明,“经常用脑”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首先,要经常给大脑以新鲜的知识刺激和训练,如阅读书报、学习电脑、外语和进行各种计算等,且要对这些知识主动进行记忆,才能不断保持自己头脑的灵敏性。
  其次,要体力和脑力活动并重,中青年人最好现在就找出一套适合自己能够调节大脑的方法,例如舞蹈、散步、音乐、棋类、打球等各类运动,不断掌握其中的技巧。体力和脑力活动交替,对维持大脑功能有良好作用。
  再次,在保持经常用脑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对预防老年性痴呆至关重要,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铁、锌、硒等可加重老年性痴呆症,中老年人应注意补充。医学研究已证实,多吃香菇、龙眼、核桃、芝麻、大枣、茯苓等食物,可以保护记忆、延缓脑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