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李老先生为何常发火

作者:陈 斌




  七旬高龄的李老先生自从得了一次“小中风”被抢救脱险后,脾气变得越来越急躁,情绪变幻不定,令人难以捉摸,常为一些小事大发雷霆,还时常发些“无名之火”。后来,有位当医生的小辈说还是去医院查一下吧。这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李老先生得了“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
  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与脑动脉硬化有关。由于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脑血管功能失调,脑循环动力障碍及管腔狭窄、闭塞,影响了大脑血液的正常供应,引起脑梗死周围的脑细胞缺血缺氧、水肿、坏死,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精神症状。
  动脉硬化对老年人是一种重要的威胁。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恶性肿瘤,是目前老年人死亡的三大主要病因。而其中前两种疾病又与动脉硬化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先进化,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出现了不少“百岁寿星”,与此同时,脑动脉硬化的绝对数值也在增高。脑CT、脑核磁共振的应用,使脑梗死的早期发现率提高。人口进入老龄化以后,脑梗死和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多。据国外统计,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精神分裂症,而占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人数的第二位。我国的发病率远较国外为低,可老年人数的增多,患本病的老年人也在增加,因而近年来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
  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脑动脉硬化并不局限于老年人,也可见于年龄较轻者,所以,四五十岁的人也有可能得此病,不能掉以轻心。以性别而论,男性略多见于女性。那么,引起脑梗死性精神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一、 脑梗死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所引起的大脑组织器质性的改变。脑梗死的产生与脑动脉硬化有关,而脑动脉硬化又与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管壁功能障碍、内分泌因素、高血压病以及长期嗜好烟酒等因素有关。有一点需要说明的,那就是有脑梗死的病人,并非每个人必定都会出现精神症状。是否会出现精神病态,以及出现精神症状时间的早晚,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与脑梗死的病理变化也是不一致的。所以,精神症状的产生,除了与脑组织结构的改变有直接关系外,还有其它因素促使本病发生。例如病人的个性特点、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精神因素等。此外,颅脑外伤、感染、中毒、罹患躯体疾病以及嗜好烟、酒等,均可成为促成本病的诱发因素。
  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组织,还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改变,如能量代谢障碍,神经介质、酶的代谢障碍,脑部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渗透性降低,造成血管内瘀血、血栓形成等,所有这一些变化,都是产生精神症状的物质基础。那么,得了本病以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二、 脑梗死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一般较缓慢,不大容易被家属察觉。有些病人在“小中风”以后才出现本病症状。
  在病程早期,有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痛、头昏、耳鸣、失眠、疲乏、好发火等。继而出现进行性的智能障碍。首先是记忆障碍,尤其是近事回忆困难,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能力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思维联想发生困难,言语罗嗦,爱纠缠某些问题。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均受到损害。记忆障碍发展到不能回忆往事。到了病程晚期,出现严重痴呆,不能自行料理个人的日常生活。这种痴呆,叫做“血管性痴呆”。
  病程中情感障碍明显。病人情绪不稳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引起病人强烈的情绪反应,或大发雷霆,或痛哭流涕。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出现抑郁、焦虑或恐惧等病态情感。随着智能的衰退,情感日趋淡漠,病人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变化均无动于衷,变得麻木不仁。
  本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记忆障碍和情感障碍有时可出现短暂性的好转,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波动性,与脑血液循环障碍的波动性有关。
  病人不仅有上述精神症状,而且还有神经系统体征,如两侧瞳孔变小,且不对称,头、手、舌出现震颤,手足发冷、紫绀,全身或局部多汗,肢体麻木或有蚂蚁行走的感觉。有过“中风”的病人,还有可能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讲话发音含糊不清等。有15%~20%的病人可出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其中以大发作为最多见。这种癫痫,称之为“动脉硬化性癫痫”。
  
  三、 脑梗死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时,及时合理的治疗,会使疾病得以缓解。消除有害因素,尤其要禁烟戒酒。消除及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坚持适量的体力劳动和活动,以增强体质和增强纤维蛋白活性酶的活性,减少血栓形成。保持充足睡眠。
  饮食十分重要。限制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可食植物油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多进含碘食物,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的发展。
  药物方面可使用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扩张血管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亚油酸丸、烟酸、地巴唑、芦丁等。对于出现精神症状者,可酌情选用镇静、安定剂。对有神经衰弱症状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由于本病大多数为老年人,他们的脑储备能力普遍降低,体内解毒过程减弱,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改变等因素均与年轻时不同,这就增加了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有时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也可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所以,用这类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应从小剂量开始用,缓慢增量。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有意识障碍者,可给予支持疗法,同时给予强心药物和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对痴呆病人,除了给以镇静、改善脑代谢药物外,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
  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必定有脑动脉硬化和脑梗死。但是,有脑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病人,未必一定会患脑梗死引起的精神障碍。有趣的是,整天担心自己会得脑梗死性精神障碍的人,未必会患此病,因为,此时此刻病人的精神活动是正常的;相反,患了脑梗死性精神障碍以后,病人却不承认自己正在得病。因为此时病人的精神活动已经发生了紊乱,不能正确做出判断。所以,有脑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病人,大可不必为自己是否有可能会得该病而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