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蜂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冯建新 刘鲁明等




  一、蜂胶的来源及性状
  蜂胶Propolis是由工蜂采集树木(主要是杨树、桉树、桦树和柳树等)以及某些草本植物枝芽或破皮分泌出的一种固体粘液,与其本身上颚腺分泌物、蜂蜡和少量花粉加工混合而成的一种物质。通常涂在蜂巢的周围和巢壁等地方,是蜜蜂本能地为了袪除病菌和虫害,保护群居生活生息繁衍的一种天然物质。
  天然蜂胶通常为黄褐色、绿褐色或灰褐色,具芳香气味的树脂状团块。有粘性,低温下变硬、变脆,加热可熔化。易溶于丙酮、苯、乙醚及乙醇等。
  
  二、蜂胶的主要成分
  蜂胶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其所含成分的性质与数量主要取决于蜜蜂采集地区的植物种类,但同时还与蜜蜂本身的种类有关。从结构成分来说,蜂胶主要由以下5类物质组成:①树脂、胶质,占50%~55%; ②蜂蜡,约占30%;③挥发精油,约占10%;④花粉,约5%;⑤各种有机酸和矿物质,约占5%,其中又以脂肪酸最多,占其中的65%左右,灰分和糖分次之,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钾、钙、铁等,氨基酸约占1%左右[详见:养蜂科技,2002,(5):30]。
  通过核磁、质谱、紫外线、红外线等分析技术,可进一步了解蜂胶中具体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已经从蜂胶中鉴定出300多种化学成分。
  
  三、蜂胶的药理作用
  1. 抑杀微生物作用
  (1) 抗菌作用
  蜂胶的抗菌作用,早在1979年就有介绍,Grange等[详见:Grange JM,Oavery RM,J Royal Soi:Medicine,1990,83:159]报道,在血液培养基中添加5%蜂胶提取物,然后在此培养基中接种20株病原菌,结果表明,蜂胶可抑制全部革兰氏阳性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果。杨更生等人[详见:杨更生,侯晓藏,冯玲淑,等: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3):176]用蜂胶对变形杆菌、乳酸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与7种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蜂胶的平均抑菌环明显大于其它7种中药(t>3.36,P<0.01。张伟等报道了蜂胶提取物对食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伤寒沙门氏菌0.8%,志贺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杆菌0.8%,蜡样芽苞杆菌0.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4%,金黄色葡萄球菌0.4%。
  细菌对蜂胶亦可产生抗药性,如葡萄球菌对蜂胶总提取物(EEP)可产生抗药性,但与常用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抗药性。如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对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抗药性的葡萄球菌对EEP仍敏感[详见:Scheller S et al:Arzneim-Forsch 1977,27:889]。
  关于蜂胶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初步证明从蜂胶中提出的5,7-二羟基双氢黄酮、5-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高良姜素、山奈素、咖啡酸酯、桂皮酸及其衍生物等可能是抗菌作用的一些有效成分。但从蜂胶中提出的单一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不如其总提取物(EEP),故认为蜂胶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其所含成分的复合作用的结果。[详见:房柱:中国养蜂,1979,(3):10]和[乔管胜,陈瑞华: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48l]
  (2) 抗真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蜂胶提取物对黄癣菌、断发癣菌、大脑状癣菌、紫色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叠瓦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此制剂与不同种类蜜蜂的蜂胶,对上述各种浅部真菌的抑菌作用无显著差别。蜂胶提取物对孢子丝菌、白色念珠菌、裴氏着色霉菌、蛙烘霉菌、新形陷球菌、星状奴卡氏菌、毛霉菌和熏烟色曲菌等深部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蜂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抗真菌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如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和5,7-二羟基-3,4-二甲基黄酮在25~35ug/ml即能抑制真菌生长。1977年Metzner 发现,蜂胶对念珠菌属、酵母菌属和囊球菌属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0mg/ml ,而松属素(pinocembrin)的最小抑菌浓度则为0.1~3.0mg/ml,指出pinocembrin是蜂胶抗真菌作用的一种有效成分[详见:房柱等:微生物学通报,1978,5:12]。
  (3) 抗病毒作用
  蜂胶能抑制水泡性口腔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VJ、SV-40的感染,能防御细胞感染病毒以及能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增殖作用。感染前滴鼻或雾化吸入50%蜂胶乙醇溶液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繁殖,但感染后再给药则无效[详见:Shevchenko L F et al:Apic Abstr,1978,29:626]。徐诚等[详见:徐诚,王国斌,陈汝仁,等:蜜蜂杂志,1995,3:5]用蜂胶酊在鸡胚中做抑流感病毒的试验,结果显示:10%与1%蜂胶酊凝集试验为阴性,0.1%有2只鸡为阴性,说明蜂胶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优于植生根对照组。
  2. 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蜂胶无明显的抗原性,但它与一些抗原混合免疫动物时,能起免疫增强作用。合用蜂胶和副伤寒菌抗原免疫小牛,较单用副伤寒杆菌抗原能显著提高血清凝集素的浓度,表明并用蜂胶能增加抗体产生。与此同时白细胞的吞噬活力亦增加。单用沙门氏菌抗原免疫家兔时,在免疫14日后,血清抗体滴度最高,以后迅速降低,到35日时转为阴性。合用蜂胶和沙门氏菌抗原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日,血清中已能检出抗体,在21日抗体滴度达高峰,此后迅速降至维持水平,此水平至少持续65日。蜂胶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些均表明蜂胶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详见:林志彬:中国养蜂,1981,(8):29]。
  3. 抗氧化作用
  用蜂胶制剂进行对自由基、过氧化脂质及血液粘稠度的试验,显示可升高S0D活性和降低过氧化脂质的活性及降低血粘度作用。属理想的抗自由基制剂[详见:史满田:中国养蜂,1998,49(5):34]。通过蜂胶黄酮对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的研究,发现可明显增强两种酶的活性,从而清除体内大量自由基,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伤,缓解肿瘤、炎症、心血管等疾病[详见:齐彦:中医药信息,1999,(5):53]和[郭丽新:中医药信息,1999,(6):56]。另有报道蜂胶黄酮对小鼠肝内丙二醛(MDA)活性影响的研究,发现应用蜂胶黄酮后肝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MDA明显减少,与前面文献报道相符合[详见:刘丽波:中医药学报,2000,(2):77]。研究还发现蜂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自身供氢氧化实现的。其它成分如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的阿魏酸、咖啡酸等。此外研究发现其抗氧化作用与浓度有关,并鉴于其热稳定性好,与温度关系不大。由此可肯定蜂胶是一种有前途的抗氧化剂。这点也通过以抑制非细胞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抗自由基的方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发现蜂胶能有效消除机体外产生的0-2和0H自由基,并呈现量效关系所证实[详见:乞永艳:蜜蜂杂志,2000,(12):3]和[曹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2):146]。蜂胶黄酮对小鼠脑-氧化氮影响的研究,显示可明显提高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显著降低脑组织N0含量,提示蜂胶黄酮可以抑制NO的细胞毒作用,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详见:韩德文:中医药学刊,2001,18(1):90]。另有研究报道,蜂胶提取物不但显著增高小鼠S0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细胞基损伤,避免细胞膜结构损伤而可能导致的Na+-K+-ATP酶活性下降,由此呈现抗氧化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详见:郭丽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4):226]。 (未完待续)
  蜂胶的保健、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服用量的多少和服用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是如此。如果服用量不够,或服用的时间不够,都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个体体质和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蜂胶日常保健用量为“蜂胶黄酮”(以芦丁计)80~120毫克/天,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和辅助治疗用量为“蜂胶黄酮”(以芦丁计)150~300毫克/天,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消费者可根据个人的服用目的和体质特点,适当增减用量,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食用方法和用量。
  消费者在选购蜂胶产品时,一定要查看蜂胶有效成分“蜂胶黄酮”的含量,因为这是蜂胶产品国家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据此判断产品中蜂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也可以据此判断蜂胶产品中蜂胶原料投入的多少。
  杭州双福蜂产品公司生产的蜂胶软胶囊(500毫克/粒)有二种含量规格,一种含量规格为每100克中含“蜂胶黄酮”(以芦丁计)的量达到8000毫克,即每粒蜂胶软胶囊含“蜂胶黄酮”达到40毫克,另一种则达到6390毫克,即每粒含“蜂胶黄酮”为32毫克,均为目前市场上蜂胶制剂中“蜂胶黄酮”含量较高的产品。
  另外,消费者还需注意蜂胶产品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因为长期服用重金属铅超标的蜂胶产品,铅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体外,蓄积在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目前国家标准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必须 ≤0.5毫克/千克,杭州双福蜂产品公司生产的蜂胶软胶囊中重金属铅的含量都只有0.3毫克/千克,低于国家标准中重金属铅 ≤0.5毫克/千克的含量,是消费者可以放心服用的蜂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