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回归自然“玩”当头

作者:龚白生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从高校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跨越人生长河,一不留神已近古稀之年。可不,人生易老啊!
  人到中年进而步入老年,感乎来日无多,对养生之事也就渐次在意。六十有五正式退休以后,虽然不时尚有些许授课任务和学术活动仍须费神,但如何养生,已成为我有生之年经常计议的话题和问津的功课。有道是:“奔波劳碌至退休,事业成败不追究;无灾无病无忧愁,快乐自在是所求;功名利禄一边丢,回归自然‘玩’当头”。
  养生之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粗分即有饮食养生、进补养生、运动养生、静心养生、益智养生、旅游养生等等。人们尽可以各取所需,各择其适。一次到电视台做关于养生的谈话节目,我就主张,各人养生的方法不必雷同,在坚持“合乎科学”的大前提下,顺其自然即可,关键是要视人而异,因人适从。我自己就选择了个人习惯的养生法:玩。
  一是忙里偷“玩” 退休前,本人作为省党校教研部主任、教授,还兼任一些诸如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内外各种评委、系列教材编委、主编、副主编、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研究生指导组组长等职务,教学、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不可谓不忙;退休后,使我不曾料到的是,并没有完全离开讲台,也没有完全摆脱社会的各种“请”、“聘”、“约”、“邀”,实在是“退”而难“休”。忙虽说是忙,可我的“玩”心不已,一有机会就抽身“悠哉游哉”。即便出差,来去匆匆,但每到一地,我通常都会见缝插针挤时间,有山(名山)必游,有水必玩(游湖、观瀑、漂流),有景(景点、街景)必赏,有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专题展馆)必览,有市(闹市、夜市)必逛,有活动(游艺、演出活动)必参加。平时遇到节假日、黄金周,更是决不亏待这些“玩”的好时光,一般都要同老伴一起外出活动活动,不甘愿轻易放弃“出去玩”的机会,那怕被许多大男人视为畏途的“陪夫人逛服装商店”,也在所不辞。工作不误玩,事多偷着玩,我的玩心之重、玩兴之浓,早就被读小学的外孙女看得心知肚明,难怪她给我封了个雅号:“老顽童”。
  二是闲时找“玩” 我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带有一定季节性,特别是寒暑假,相对总要空闲一些。退休之后,“闲”的时间当然就更多了。因为对离退休人员要求除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之外,还有“老有所乐”这一条,而且这一条最具“普及”意义。所谓“老有所乐”,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老有所玩”。玩什么、怎么玩、到哪里去玩呢?于是我就经常浏览有关广告,或者到媒体上找相关信息。我读报刊、看电视、听广播,除了喜欢国内外时事新闻和各种谈话节目以及娱乐节目,也很注意各种休闲动态:哪里有好去(旅游的好去处)的,哪里有好看(各类美展、艺展)的,哪里有好尝(美食、特色小吃)的,哪里有好热闹(大型巡游活动、节庆放烟火)的,哪里有好买(文物古董摊点、食品展销会)的,我都会闻之而至,前往凑热闹,一享其中乐趣,一尽个中玩兴,一次又一次收获我所感受到的身体爽、精神爽、心情爽的“玩”效!
  三是居家陪“玩” 平常居家陪外孙女嬉戏,是我的又一大“玩”项。小家伙之所以没大没小地叫我“老顽童”,是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外公压根儿就是她的玩友、玩伴。在家里,她给“大人”的分工很明确:吃“必胜客”找爸爸,开家长会找妈妈,辅导功课找外婆,陪玩就要找外公了。只要是她“该玩的时候”到了,就会哇啦哇啦起来:“外公跟我玩!”立马还要数数“10、9、8、7……1”。当数到“1”时,不管我在做什么,那是必须及时到达“玩”的现场的,这是她立下的规矩。于是什么动脑筋急转弯、捉迷藏、打乒乓球、射箭比赛、下五子棋、做模仿秀……轮着来。其中玩得最多的是一种叫“师生配”的游戏。这是她发明的。玩法是两人互扮老师和学生,但大多数是她当老师,我当学生,由她上课、提问,最后还要出卷考试,并且当场批改打分。我这个人自小见数字就头大,可她偏偏老是考数学,批分也是铁面无私,有一次竟给了我一个“鸭蛋”,当时直乐得外婆在一旁窃笑,幸灾乐祸地想看看我如何窘态百出,可我也不知怎的,此时此刻,即兴奋不已,快乐轻逸若天仙。
  记得于光远老先生说过:“人之初,性本玩”。这里我要补一句,“人至老”也“性本玩”呀!玩,可以令人娱心;玩,可以让人顺气;玩,可以助人健身;玩,可以使人焕发青春;玩,可以带来社会和家庭的和谐;此生何乐而不玩?当然,还是光远先生说得对,我们所谓的玩,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高雅的玩,而不是那种醉生梦死、物欲横流的玩。否则,这种“玩”就会与“养生”风马牛不相及了。
  玩也养生。那么就让人们,特别是我们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在玩中寻觅人生的快乐,在玩中增益命途的光鲜,在玩中尽显生命的活力,在玩中燃烧多彩的“夕阳”,在玩中尽享生活的美满,在玩中感受时代的详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