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正确看待高血压病“终身服药”说

作者:李亚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指人体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持续增高而言。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属于“原发性”的,又称“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因此,对大多数高血压来说,其发病的原因尚不清楚。高血压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等,但很大部分患者并未感觉明显的不适,且症状的强度与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成比例。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它能导致心、肾、脑等重要脏器损害,从而出现心脏病、中风、肾衰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压病目前并无根治性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高血压病的治疗都围绕着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而展开。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得了高血压,经过限盐、减肥、戒烟、锻炼、情志调养等非药物手段治疗一段时间无效时,就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物。这时,许多医生会告诫病人不能停药,且必须“终身服药”。医生的这句话,无疑给无数病人戴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且不说终身服药所需的巨额医药费用,更不要说长期服药产生的一系列毒副作用,单单每天吃药这件事本身就像一个“箍儿”套在病人的头上,已经足以让人心烦气丧了。于是,有些人在失望、畏惧之余,难免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对坚持吃药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有的患者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索性不吃药,听天由命。有些人转而求助于社会上一些声称能“根治”高血压的“仙方神药”,结果不但上当受骗,血压照样不见下降,有些甚至弄到人财两空的地步。
  其实,患了高血压病就必须“终身服药”的说法并不准确。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高血压病可防可治
  
  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并不那么可怕,它是可防、可治、可控、可愈的。首先,人们通过回归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节食、戒烟、限酒、锻炼、怡情、起居调摄等,可以使高危人群的一部分免于发病,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发病后,可以采取二级预防的手段,在进行规范治疗、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症状和内脏功能,有效防止脏器损害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当然,在没有找到“根治性”疗法以前,高血压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服药,以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的范围,从而防止靶器官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是“终身服药”说的由来。可见,所谓“终身服药”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看,还没有找到根治高血压的好办法而已。至于长期服药的害处,主要是副作用的问题。患者对此应该权衡利弊,总的来说,降压治疗是利大于弊。而且,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降压药物的毒副作用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特别一些新型药物的发明,使得发生严重副作用的几率大大减少。一般在维持治疗时,用药剂量较小,因而副作用也相应地较少而轻。如果是两种或三种降压药联合用药,则发生副作用的几率更低。在服药过程中,假如个别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也不必惊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或减量,或换药,或加用其他药物,但千万不能因噎废食。
  其实,在医学上没有找到理想的根治方法之前,坚持服药是一种积极治疗和等待的过程。作为医生,也不妨换一种口气,试着这样对病人解释:高血压目前还需要靠坚持服药来维持血压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高血压病必将被人类攻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像治普通感冒一样轻松制服高血压。这样可能有助于病人树立信心,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
  
  中医助你踏上血压“回归之旅”
  
  大量研究证实,大部分低危的轻度高血压是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或经过一段时间的降压药治疗,使血压回归正常的。如果你的病情符合以下条件,你现在就可以尝试“血压回归之旅”:
  (1)血压上升幅度不高,收缩压在140~15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即属于临界高血压或Ⅰ级高血压范围);
  (2)不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没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
  如果你符合上述情况,就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中医中药以及适当的药物疗法,使你免受“终身服药”之苦。
  * 非药物疗法:包括限盐、减肥、饮食控制、戒烟忌酒、情志调养、身体锻炼、劳逸结合等;
  * 中医中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手段,使机体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血压回归正常水平;
  * 降压药物:经非药物手段效果不显著时,可以适当应用降压药物,以促使血压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压逐步恢复正常。在严格监控的前提下,有些病人的血压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最终实现停药。
  
  遵循科学规范治疗
  
  有些人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久而久之会导致降压药“失灵”,反而不妙,所以平时不怎么愿意吃药,只是等到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时,或者血压很高时才勉强用几天降压药。还有些人因为不堪降压药某些副作用的困扰,如严重的干咳、浮肿、头痛等,自行减药或停药。这样做不但违反科学规律,还很危险。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进行规范的治疗,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积极应对。
  以下是专家提出的一些有益的忠告,只要身体力行,就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
  1. 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 尽管高血压的发生机理还不明了,但它的发病与现代社会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平时注意饮食起居的调养,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就可能不会惹病上身。
  2. 未病先防,积极干预,防患未然 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35岁以上的朋友要经常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有增高趋势,或者你有吸烟嗜盐习惯、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存在,要及早进行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3. 既病防变,规范治疗,沉着应战 一旦确诊高血压病,就应该遵循科学规律,接受规范的降压治疗。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稍安毋躁,沉着应战,做到“既病防变”。
  4. 重视血压监控,合理调整用药 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期间,要每天量血压2次以上,并做好记录,可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因此,一般家庭都应该备有血压计,以便自测血压,监控病情。
  5. 重视症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出现眩晕、头痛、头胀、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乏力、多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颈部拘急、肌肉跳动、性欲减退、阳痿等症状或不适,而一般降压药物并不能很好地改善这些症状,有些降压药还会产生或加重头晕、头痛等症状。专家建议有这些症状的病友不妨求诊于中医。中医中药不但具有一定的降压、活血通脉等作用,还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疾病或服药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