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亦药亦食话紫苏

作者:吴建军




  紫苏,别名红苏子、香苏、山苏、野苏,《肘后方》中称“赤苏”。紫苏是荏类,味道很辛,像桂,所以,《尔雅》中又称“桂荏”或“苏”。其处方用名为“紫苏”。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种植,性舒畅,能和血行气,叫紫苏是区别白苏的。
  
  一、紫苏的古籍记载
  
  紫苏是一种功效较好的中草药,在古今的各类医典中多有介绍。《本草纲目》中说:“可解肌发表,宣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经止痛,安胎定喘,解鱼蟹之毒,并治蛇咬伤。”又说:“苏子,能治风顺气,利膈宽肠。”《日华诸家本草》说:“能调中焦,益五脏,补虚劳,利二便,健身体。并可止霍乱,破症瘕积聚,消胸膈满闷及消痰止喘,滋润心肺。”又说:“苏茎叶,补中益气,开胃下食,通肠及治脚气,又可治胸腹胀满,霍乱转筋。”《名医别录》说:“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北方中草药》载:“紫苏,味辛性温无毒。子:祛痰止咳,下气定喘;叶:散寒发表;梗: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之毒。”《千金方》说:“香苏浓煎,饮服,可治突然呃逆不止。”
  
  二、紫苏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有关专家对紫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基本弄清了它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表明,紫苏的药用价值很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紫苏叶的作用最强。专家经过对皱紫苏和尖紫苏叶的研究后发现,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含丰富的枯酸、精氨酸、紫苏醛、左旋柠檬烯、α-蒎烯、异白苏烯酮、矢东菌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苷)5-β-D葡萄糖苷等。而尖紫苏中则含有挥发油,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蒎烯及β-蒎烯、D-柠檬烯、苏樟醇、茨烯、丁香油粉等。另外,苏子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为25%,其它如维生素E、维生素B、谷维素、甾醇、卵磷脂等含量都是很高的。
  从临床药理作用来看,主要为解热作用和抗菌作用。新西兰医学家维波扎亚曾用紫苏提取液对8只大白鼠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被注入紫苏提取液的4只大白鼠,其抗菌消炎的能力提高了4~5倍,未注入提取液的另外4只大白鼠,则没有任何变化。
  
  三、紫苏的保健作用
  
  紫苏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大肠、胃经,其作用有四:①散寒发表。治风寒感冒,头晕头痛。②理气宽中,安胎。治胸满腹胀、腹痛、胎动不安。③去痰止咳,下气定喘。治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不适。④解鱼蟹之毒。
  据报道,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近年对3000余个蔬菜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效果最好的是薄荷、紫苏、留兰香、荆芥等唇形花科芳香味浓的种类,而紫苏就是其中之一。
  
  四、紫苏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人们把紫苏作为一种蔬菜来食用,古已有之。据宋代地方志《赤城志》卷三十六《物产·蔬之属》记载,台州常见的上市蔬菜有苏(紫苏、板苏、花苏)等。李时珍也说:“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汤饮之。”清代名医周之缘在《药食根》中亦说:“苏茎叶,入食,去膻腥滑涩之味,令食香美。”紫苏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食用方面来看,紫苏因含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因而人们常用它来调味去腥,增鲜加香。《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砂仁、大葱、桔梗、香椽皮、菊花、芫荽、陈皮一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
  现代食品业发展很快,而紫苏在食品中的作用也在逾加彰显。由于紫苏的汁液(提取物)色泽呈紫红色,许多食品加工厂便将它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紫苏的提味作用很强,将紫苏叶茎洗净、切碎、晒干,拌入醋、薤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色鲜味美,别具一格,让人眼馋。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无毒、天然的“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嫩紫苏叶将鱼、肉、豆腐等易腐坏之食物包裹,将其置于阴凉通风处,在常温下可延长其保质期3~4天。在食用过程中,人们用干紫苏的茎叶来加工豆酱、胡萝卜酱、蔓菁块头酱、西红柿酱,不仅可以去腥防腐,而且味美可口,健脾开胃,消食顺气。
  
  五、紫苏的服食方法
  
  紫苏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其服食方法与一般的中草药和蔬菜相同,既可配伍入药,也可掺入蔬菜中食用,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
  1?郾煎汤法:紫苏叶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治风寒感冒、气喘、咳嗽。
  2?郾煮粥法:用梗米100克煮粥,粥成后放入紫苏叶15克再稍煮,加红糖适量温服。功效:温中健胃,散胸腹寒气。
  3?郾茶饮法:嫩紫苏叶、竹叶、白糖各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功效:解暑健胃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