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竹的一身都是宝

作者:李美珠




  “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竹,青翠雅洁,坚韧挺秀,秀外慧中。作为绿色植物的竹,它带给人们的是四季常青,无限生机。既可观赏,又供食用,并能入药,还能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加工成用具如凉席、竹席,同时并用作建筑材料。竹的一身——竹笋、竹叶、竹沥、竹黄、竹茹等,各有所长,皆有所用,造福人类。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这是宋·苏东坡所作之词,不难看出诗人对竹之赞赏和酷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最爱竹。他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借竹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所作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曾被后人多次引用过。
  竹的种类很多,根据目前已知道的,就有百种以上。在我国四川长宁的“竹海公园”,占地有6万余亩,种有竹子几十个品种之多。坦桑尼亚有一种淌酒的竹子,在竹管中可淌出30度的白酒,其味道醇厚,清香可口。可供观赏的竹有紫竹、斑竹、金竹、凤尾竹、龟背竹等。入药的主要为淡竹和苦竹。
  竹叶属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叶片,初出的卷状嫩叶叫竹叶卷心。竹叶是一味价廉物美、采集方便,具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功效的良药,性味甘、寒,入心、胃二经。上能清心热而除烦,治疗口腔炎、口舌生疮;下能利小便而渗湿,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的小便短赤。古方的竹叶石膏汤、导赤散等方剂中均有竹叶。竹叶卷心的清解心火作用比竹叶要强,夏季暑热烦渴,可用新鲜的竹叶卷心泡水当茶饮,其味清新,且能解暑。竹叶含有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竹茹是选新鲜的淡竹,刮去绿色外皮后刨下的茎的中间层,又名淡竹茹、青竹茹、竹二青。可鲜用、干用、或姜汁炒用。性味甘、微寒。是临床常用之品,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是一味止吐安胎之良药。姜汁炒竹茹可以增强止吐的作用。古今医家运用心得颇多,创订出不少的经方、名方、验方,如竹茹汤、橘皮竹茹汤中,均用竹茹以清胃降逆,治胃热气逆,呕吐频作。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竹黄又名天竹黄,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苦竹或淡竹节孔中所分泌的液汁凝结成的结晶块,系竹受病后的产物,为不规则的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以色白、质坚光亮、吸湿力强为佳。性味甘、寒,入心、肝二经。含有氢氧化钾、硅土、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等成分。竹黄有清化热痰、凉肝定惊的功效。为清凉、镇静、祛痰药。治疗痰热惊厥、小儿急惊风等症,常用僵蚕、全蝎、青黛等药配合竹黄使用。
  竹沥又叫竹油。是取新鲜淡竹截断一节,放在干净井水或泉水内泡10分钟,然后将竹子砍成一端有节,一端无节,把无节的一端削成斜口,斜放在炭火上烘烤,用容器放于下面,待竹沥水流出。现在药房有制药厂生产的鲜竹沥出售。竹沥性味甘、大寒,是一味清热化痰、凉血除烦之品,为中风之要药。治疗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小儿痰热惊风、肺热咳嗽痰多等,使用竹沥的方法,可单独饮用、入汤剂、入丸散剂。入汤剂可以待其它药汁煎好后再行兑入,入丸、散剂,可用鲜竹沥直接送服丸、散药。《千金要方》中的竹沥汤即用竹沥,具有清热化痰、安神除烦的功效。
  竹笋供食用,有“素食第一品”之美称。寒冬时节之冬笋是笋中“皇后”,被誉为“山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上宾”。冬笋有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的特点,特别是含有一种白色含氮物质与肉类烹调后,会显出特别鲜的味道,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有食疗作用,所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