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人文词典里的仙女山

作者:焦虎三




  (接上期)
  词典三:仙女山的谜团
  
  仙女山从山脚下到山顶上,一路上全是青石板铺就的石梯,石梯共有999级,取九九长寿之意。山道两旁桉树排列成行,有如绿色深巷,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不远处,烈日的光线如条条皮鞭炙烤着空旷的平坝,树叶的倒影犹如一把把深插大地的钢刃,梭角分明,黑白对立。我们行于两旁郁密的树荫下,登山的石梯间,清风拂面,分外凉爽。昔日元结于江华县登山远眺,立于一无名小亭边,灵机一动:“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大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我们今日登山之道,以此推之,也足可称“寒径”了。
  从山脚我们一路逶迤而行,但见树丛茂盛,山道幽秘,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隐约意境;那“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惟美画面,一瞬间,几乎打乱了我采风前自己暗暗定下的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那一系列疑问。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张若虚面对一轮明月写下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千古名句,此刻,面对仙山的悠远宁静,和风丽日,我更深刻体悟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意味。明月清风,秀木翠林,面对千年短暂的历史,它们仿佛从未改变过什么。彭祖当年修身炼功、导引行气之时,它们一如今天,风起于当起之时,云落于当止之处;叶郁于当生之季,树枯于当养之节,在这风起云落,叶枯叶荣之间,大自然的秀丽带来了人世的奇迹与造化,它终又将这些神奇与造化一一收拢进幽静的山林之中。山无言,树无语,给后来者徒留下一片“长江送流水”的澄明,留下众多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与疑惑。
  在仙女山的众多谜团中,我个人认为,为首应算彭祖800岁长寿之谜。众所周知,人类至今可考的最长寿者,年高还没有超过150岁的。以彭祖所处时代的文明程度,人平均寿命均不足50岁,而彭祖单以八百挺身而出,这事即便放在今天,也犹如痴人说梦;但此事如确为杜撰科幻,最根本的问题便直接指向“彭祖”这个人物的可信度上。如果那样,我们今天所谈及与彭老寿星有关的一切,便如同妄言一棵扎根空中向下生长的大树。
  对于彭祖的年龄,近来史学界中一派认为,所谓彭祖年长八百,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的年限;而“干支派”则据西汉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住宅所得竹简推断,彭祖活了767甲子。按上古的干支记日法,甲子是60日,所以彭祖活了46200日,约合126岁;而据一些民俗学家考证,在四川彭山地区,流行着一种以60天为一年的所谓“小花甲”的记岁之法,以此推之,彭祖真实的寿命应在130岁左右。客观而言,民俗学家的考察与史学界“干支派”的推算大致吻合,关于彭祖的年龄,今天人们大多也约定俗成,以此定论。
  仙女山的第二大谜团,便是那家小饭店的李姓房东给我讲的“仙女山天然八卦图”。后人据之誉曰:“山似太极,太极为山。”据老人言,有关部门曾对本区域进行过航空遥感测绘,在冲洗出的航拍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仙女山、泸溪河、南河三者形成一个天然的阴阳八卦图。而在有关的宣传手册中,对于“仙女山天然八卦图”有着更为详实的描述:寒潮来临之季,天阴气暗,冷风急骤,站在山中的某个凉亭上,游人便可看见极为生动的立体天然太极全景,沿层层石阶而上升的仙女山脉正是一条阳鱼,从鱼尾牌坊处逶迤直上,越升越高,经由彭祖山庄达于顶处,成一上翘突兀的鱼头,气势恢宏的慧光寺恰在鱼头突兀的最高处。在此,阳鱼鱼头陡然断为高崖,崖下则又悄然微微隆起一脉,渐隆渐高渐大,环抱仙女山脉而下,最后又成一硕大的阴鱼鱼头,与仙女山尾部阳鱼鱼尾相接。
  在这天然阴阳图阵中,更为奇特的说法是:阳鱼之山由低向高升起,阴鱼之山由高向低降下。据说这恰应了阳气上扬,阴气下沉的太极原理,而我们今日冒昧造访的彭老寿星,他晚年养生修练及死后的墓葬处,都恰好正在阳鱼的鱼眼上。如果这一切果真成立,这其中的玄机妙学,恐怕是我们无法用巧合来一一加以详解的了。
  从地理角度而言,仙女山半山腰以下,以彭祖墓为界,起码在当地山民心中,这是名词学意义上的一个分界线:此界以下,为道家文化场所,主要供奉有祭祀彭祖的祠堂与传说中他当年修行及“登仙”的遗址,他们称为彭祖山;此界以上,山为释家宝地,建有慧光寺,乃佛教圣地之一,当地人称其仙女山。由此也可看出,所谓“仙女山”,准确地讲,其实是指我们今日造访的仙山的“上半身”。而当地人将仙山的“下半身”称为彭祖山,彭祖墓安放于此,固然是最为直接的原因,但当我联想到彭老仙人终生孜孜不倦倡导并实践的“房中秘术”,这种“下半身”的山位,在大自然的冥冥造化之中,仿佛又蕴涵了更多的意指与玄机。
  仙女山一山分两界,佛道两重天,犹如河水与井水,千百年来,各自流淌,互不纠纷,在中国历史上也罕见异常,这可谓仙女山的第三大谜团了。
  
  词典四:彭祖祠
  
  在神州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仙女山海拔并不算太高,山势也较平缓,这种独特的地势,使众多的历史遗址较为集中的聚拢在山间。就以彭祖墓一线而言,山的“下半身”就座落着彭祖祠、彭祖养生斋、彭祖墓、壁山寺等名胜古迹。其中又可以彭祖养生斋为中轴,左边分布有彭祖祠和壁山寺,其上为彭祖墓。
  日过晌午,我们到达彭祖养生斋,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斋前大门上有一副繁体的对联:“品佳肴得康乐长寿,集善斋以养身健体。”一对石雕的麒麟无声无息稳坐在大门两边,一位服务员站在养生斋的大门口,若有所思望着门前寂静的山道。进入餐厅,桌椅林立,但空荡无人。斋后有一空坝,一照壁立于坝前,前书一斗大“寿”字,后雕彭祖采药图。坝内小桥流水,亭台长廊,众多悠闲的青年人集聚于此,或看报聊天;或打着时下红遍全国的“斗地主”,坝内一方小小天地的喧闹与生机,相比外面仙女山若大的冷清,方寸之间,恍若隔世。
  从养生斋左行,不远外便是彭祖祠,祠堂不大,但仍香火不断。祠中,几根粗大的长香笔直插在香炉中,香烟缭绕,透过阵阵烟雾,祠中的彭祖雕像若隐若现。进入祠堂,彭祖雕像仙风道骨、白眉长须自不待言。祠内供奉着一尊道家老子的雕像,讲解员解释说这就是依东方长寿第一人彭祖的形象演义而来的。我怀着对先人的敬重,虔诚地敬上了三柱清香。
  
  词典五:彭祖墓与慧光寺
  
  中国道家历来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先秦时期,彭祖在人们心中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汉,刘向《列仙传》把彭祖列入仙界,并称为列仙,彭祖逐渐成为神话中的人物。
  沿着通幽的石径往上又登了200多级石阶,书着“高山仰止”的石牌坊赫然展现,此处即为彭祖仙室也。进得仙室大门,石阶正中一幅太极图吸引了我。太极图本是我国先民对宇宙本源的一种图象概括,道教认为天地万物莫不因阴阳交会得以形成。但见石阶中的太极图阴阳两尾鱼首尾相接,互为环抱成一圆状,阳鱼色白,阴鱼色黑,鱼各有一个眼,整个图案大气磅礴,独具匠心。拾级而上,进入仙室,室中正面是彭祖塑像,两旁各有几组表现彭祖导引术的浮雕,人物诩诩如生。仙室后院便是彭祖墓,墓坐东向西,被四周群山环抱着,犹如安放于一把硕大的绿色交椅上。仙女山本身就是个天然太极,而彭祖墓恰恰就在阳鱼鱼眼的位置上。据说此处气感尤强,从古代堪舆的角度看,这确是一处少见的风水宝地。
  步出彭祖仙室,登上通“九天”之路,路旁有个八角亭是观睡仙女的最佳去处。游人站在八角亭中,朝南望去,可见江口镇后方的三座山组成了一个头枕南方,身向东北伸展的睡身仙女,美丽的头部尤为清晰,腰以下则渐渐隐入丛林山峦中了。从八角亭上九天通道,道路越显曲折,山道险处不断,游客更显得稀少了。据传九天栈道是依山开凿而成,垂直高度约20米,石阶陡而峭,人行走时必须抓牢两旁的铁索链,但无限风光总在险峰,只有登临绝顶者,方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秀美壮丽。
  走完999级石阶,我便到达了仙女山顶峰。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东南面一带,梯田层层、村落棋布、大道如带、环绕山间;西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一片绿色融入烟波浩淼之中。仙山极顶处乃佛教圣地——慧光寺。慧光寺除了大雄宝殿、弥勒殿外,还有仙女洞。最为奇特的是仙女洞所处的地势:仙女洞下临绝壁,绝壁断崖处建有三桥连接,洞前飞阁建于桥上,半是天成,半为人工,建筑构思之巧妙着实令人惊叹。游人行走在其中,如临悬空之窗,惊险无比。当地人说:无桥到不了仙女洞,但有桥无飞阁,光秃秃的景致亦会令不少游客怯步。关于仙女山的由来,在仙女洞洞口,一位居土老婆婆对我说,当年汉武帝刘邦被人追杀逃到此地时,一民女将其带到家中并拿出红薯让他充饥。事后其家人认为其女行径有饽伦理,民女不得已自尽,以示清白。刘邦称帝后,便派人四处寻找,欲意召其进宫,得知真相后便封其为“仙女娘娘”。故此山称为仙女山。此说是民间传说中仙女山山名的由来,但据史书记载,仙女山又名彭亡山、彭女山,彭亡者,因彭祖亡于此,彭女者,因彭祖亡后其三女儿结庐守墓,善采药治病,为当地乡民谋福,乡人视之若仙,后人为纪念她,将山命名为“仙女”。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人们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与自我的身心健康。仙女山之行,既让我在大自然中呼吸到宁静的空气,饱览了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山中那博大精深的道学文化,又让我于山水之间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与平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道教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只有回归自然,自我的身心才能得以健康、舒展。对于久居喧嚣闹市的人们而言,仙女山不失为一处能让人真正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风和日丽时,若你能站于顶峰,远眺川西坝子,良田沃野,美不胜收;近听树间林上,鸟鸣虫啼,松涛风语,慢慢静下心来,细细品上一碗“仙女茶”,你必会如置身于范仲庵《岳阳楼记》之境: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而借助仙女山,博大精深的道文化一点一滴渗入你心中的那些感悟与启迪,更会让你“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了。
  责编:赵继才 E-mail zhaojic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