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内外养生法:总有一款适合您

作者:祝大彤




  耳部的太极内外养生法
  
  报载以色列人特别注重保养两耳,其方法就是早晚热水烫耳,或用热毛巾按摩耳朵。据说摩耳、烫耳可促使血液流通,充氧健脑。
  基本理论:中医医理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周身六阴六阳十二经脉,再加上任督两大脉,即十四正经,均达于头、耳,有“一身之气贯于耳”之说。经常按摩双耳可使经络疏顺,气血畅通,舒理脏腑,平衡阴阳,增强听力,为脑充气。现代医学认为耳似一个侧卧的人形,耳廓皮下有很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医治胃、神经衰弱等病症常施以针灸,或埋耳针、埋耳豆等法疗治,较有疗效。
  操作:①顺摩:双手以食指在内,大指在外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每次36次;②耳垂:仍以食指在内,大指在外自上而下捏捋耳垂。随时捏捋,次数多为好;③耳鼓:双手分左右压按住耳孔,五指置于脑后,反复松按孔道,为耳内充血,运动鼓膜,强健鼓膜以增强听力;④打鼓:以掌按压耳孔,五指放在脑后,食指压在中指背上,往下滑落以击打枕位、后脑,发出击鼓声,人称“鸣天鼓”。想起来便打,次数多有益鼓膜,有利健脑;⑤搓耳:在做健耳操前后,以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搓揉双耳,将双耳的轮道也逐一搓揉,健耳的同时,调理脏腑提神醒脑。每日数次,随时操作;⑥如有小虫进入耳孔灌入葱涕,虫自出。
  想像法:在作以上动作时,最好能想像着耳部大小血管细胞,加速微循环流量,清除耳部病毒、毒素等。(此法为民间养耳法)
  
  牙部的太极内外养生法
  
  俗话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牙在人体器官中是外露的,它既有人体器官之功能,又起着对外上下“两扇门”之作用。牙齐,人美;牙美,人更美,所以牙齿是美容、健康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练武人常说:“牙是骨之梢”。梢节有了病变对骨不利。有人牙有小疾,动辄拔牙。为了美容而拔牙很不值得,牙齿缺损影响记忆力,不可轻易拔掉。我们要养成护牙、爱牙的良好习惯。也有人说,牙是寿命,不可轻易拔掉。
  操作:①按摩牙龈:自我护牙爱牙,首要是活动牙龈。牙龈营卫气血流动,牙齿自然健康坚硬。此法甚为简单,每天数次以指梢击敲牙龈,用左右手指梢从人中穴起向左右两侧敲击,下从承浆穴向左右敲击。以小力轻敲不痛为准。另法,伸张大指、食指,中间形成一个月牙形,左右手轻贴上下唇部左右按动,按摩上下牙龈;②叩齿:上下齿相叩发出清脆声响,以壮牙、健康牙齿。或不发出声响,上下齿空咬合,每天数次,与叩齿效果相同。③男性房事以咬齿为宜。爱牙养牙应随时操作,想起来便做,但要注意,不要影响他人。
  想像法:活跃牙龈大小血管细胞;清洗、稀释牙龈大小血管血液;加速微循环流量,清除牙龈血内病毒、毒素。
  (此法从民间所得,自己体验,确实有效)
  
  舌部的太极内外养生法
  
  爱舌养舌,舌根、舌尖可协助发音,可帮助分泌唾液以助饮食消化。唾液,俗称口水。科学家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大约2市斤,相当于五杯水。
  舌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两个经脉上。传统医学认为脾为涎,肾为唾,唾液为脾肾所化。它来自口腔内的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养生长寿之水。唾液透明无色,中医称它为“金津玉液”,其成份,水占九成以上,其余含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以及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以及唾液腺激素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化学成份。唾液可以湿润口腔,软化干馒头,烤面包干等干硬食物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促进消化。而唾液对人体的最大贡献是腮腺素具有抗衰老活性,溶菌酶,可以杀菌和清洁口腔,比刷牙还要理想。
  医学家研究表明: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成和分裂,加速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我们热爱养生保健的人,能促进眼、牙齿、肌肉、关节等的发育。口内“金津玉液”充盈,要随时漱口,时时分几次将漱过的唾液吞下,想像着此“金津玉液”可滋润下丹田,有抗衰,延年之奥妙。
  唾液湿润口腔后,要时时涮舌,即舌沿牙齿外按顺逆时针涮运,象刷牙一样清洁牙齿、牙龈表面使其有光泽。每次左右各16次。经常扣齿,使牙齿坚固,保健作用与涮舌异曲同工(二便时请咬紧牙齿)。注意经常扣齿涮舌有抗衰老之益,可防止老年痴呆言语不清之患。
  (此法根据报刊医理介绍而整理)
  
  心脑大小血管部的太极内外养生法
  
  心脏是推动全身血液循环的器官,向脑输送新鲜血液和氧气。
  操作:①仰卧式——以双手掌心向下,离胸部一拳距,从胸部往上向脑部轮番向上空摩;②站立式——没有动作,通过默想的方法,想像着胸间向脑部充氧,想像的内容是:心脑大小血管充氧,活跃心脑大小血管细胞,加速微循环流量,清除血内病毒、毒素。
  站立发声:咦——唏——微——哈!
  (此法为从民间而得)
  注一:通过3期的连载,人体上部(头脸部位)的内外养生法到此就可暂告一段落了,这些养生法,每天最少一次,有时间多做数次更好。从下期开始,将进入人体中部——胸腹部的内外养生法的连载了。
  注二:①血管医学术语为动脉、静脉,内脏各器官动静脉及各脏器毛细血管。②根据个人胸脑部位的健康状况可增减相应的想像内容,某部位健康状况不佳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责编:曹革林E-maillansheng1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