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从“人中”说“阴阳”

作者:曲黎敏




  “阴阳”是中国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一个概念,人有病不是阴虚,就是阳虚;中国围棋一黑一白为阴阳;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父母为阳,儿女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西方人总在问“阴阳”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种提问本身即是非常典型的西方式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所以多用具体概念,指出事物本质“是”什么。中国文化喜欢强调它空灵淡雅的性灵境界,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她通常强调的是事物的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所以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是一团太和之气,分不出阴阳,当人体不舒服时,才用阴阳来比方人体机能的偏差,阳为动,为运化;阴为静,为凝聚,这只是人体功能、性状的一种比喻,而治病,就是要么发挥人体阳的、运化功能,要么发挥人体凝聚、收敛的功能,帮助人体恢复那一团太和之气。
  “人中”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穴位,大家都知道人昏倒了要掐人中,可为什么这么做却不甚了了。西医的解释是:刺激人中可以使动脉血压升高,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中医的解释则要有趣的多,人中往上是人体督脉,属阳;往下是人体任脉,属阴,人中恰恰是人体交通阴阳的一个重要机关,因此它成了人生死回转的大穴位,刺激它,实际是在打开人体阴阳气交的通道,掐住了它就如同掐住了人的命运。
   经常有人问,人的中间当是肚脐呀,怎么“人中”跑到了那么上面?《易经》的解释则更为有趣,人的九窍恰恰以人中为界分为:上面三窍为双耳、双眼、两鼻孔,形成易经里的坤卦,为阴;下面三窍为单窍(口、前阴、后阴),形成易经里的乾卦,为阳,上坤下乾正好组成一个非常好的卦——“泰”卦。又有人问了,中国古代是讲男尊女卑的呀,应该阳在上、阴在下才好呀,可那恰恰是一个不好的卦,上乾下坤是“否”卦,表示否塞不通的意思,为什么呢?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高妙之处,如果阳在上、阴在下,则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就离绝了;而阴在上、阳在下正好形成阴阳交通融合的局面,为安泰之象。所以,人生就现在的模样真是老天的造化,鼻在上,吸天气;口在下,食地气,“人中”成了沟通天地气交的一条了不起的非常重要的沟渠。
   于是,“人中”又成了东方面相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人脸各部位皆宜饱满,惟人中忌平满。人中深、长、阔则人体气交通畅,气交好的人,就有了身体健康、长寿的基础;人中浅、短、窄,或有纹痕、痣,则气交壅堵不畅,故而“人中”又有“寿堂”、“子庭”之喻,即“人中”关涉了人的寿命和子嗣的多寡。有人认为这是迷信,那是因为没人告诉你阴阳气交的道理。实际上,西方的基因是科学,中国的阴阳也是科学,同时它还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了它,你就有了一个大道至简的求“真”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