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瑜伽简明发展史

作者:陈雨彤




  编者按: 几乎是在不经意间,瑜伽就“热”了起来。然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瑜伽,为什么能风靡全球,其健身修心的依据和历史传承是什么,怎样进行瑜伽锻炼更科学……陈雨彤同志撰写的“瑜伽健身系列谈”由本期开始,将带领您一道去领略瑜伽丰富的内涵。
  
  “事实上无限古老的”瑜伽实践源自古老的印度,其学问之道,经历代瑜伽学者之身心锤炼,不断得到了混溶和生命之光的印证,从而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文化传统发展过程中,主流瑜伽逐渐与原始巫术分离开来,成为印度人民认识世界奥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进而为几乎所有宗教派别和思想体系所吸收,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各宗教派别和思想体系的思想家们,也都试图“改造这份原始遗产,使之能以某种方式适合他们自己的哲学(德·恰托巴底亚耶著《印度哲学》)”)。
  在改造这份原始遗产的过程中,古老的瑜伽出现了由“术”到“学”的飞跃。
  在改造这份原始遗产的过程中,古老的瑜伽最终成为印度河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最终照耀了当代人身心智慧和生命之学的天空。不可想像,如果没有了瑜伽,当代人的心灵空间是不是会显得单调了一些。
  在改造这份原始遗产的过程中,瑜伽经历了无数次的轮回和生命的涅槃,每一次轮回,都诞生了影响深远的瑜伽经典著述。
  最初,瑜伽和原始宗教、原始巫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吠陀》文化正是这二者结合的代表作。随着文明的进步,瑜伽和巫术逐渐地剥离开了。《奥义书》是《吠陀》文化的终结者,也是《吠陀》本集和《梵书》的理性的升华,在整个印度古代文明中的影响很大。现有的称为《奥义书》的著作很多,内容十分庞杂零乱。据专家考证,与《吠陀》传统有关的就有13种之多。而且,特别让后人们摸不到头绪的是,各《奥义书》的观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从对印度古文明和瑜伽文化的影响来说,其主要观点有二:即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和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论述。具体来说,就是“梵我同一论”和“轮回解脱说”。
  到了公元前大约6世纪,印度河文明进入了百家争鸣时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此时,大体上分为两大阵营。第一大阵营,是以《吠陀》为宗的正统思想;第二大阵营,是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等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在印度辗转流传了千载,形成了多种学术流派,瑜伽的实践和理论也随之发展、流传。
  沙门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六师”,他们都从事各种瑜伽的修持,并都是一派(教派或学派)的宗师。比如,六师中的尼乾子·若提子,号称大雄,是耆那教的创立者。大雄自创教之前的12年,主要是进行瑜伽实践,因此,耆那教的经典中,对瑜伽给与了极大的重视。
  与佛陀同时代的阿耆多,则是“顺世论”学派的代表。据记载,顺世论者大都是精通医学、天文学、农学等。印度古典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和我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像仿佛,认为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是一个人天合一的整体,这就是顺世论的基本思想。他们认为宇宙充满着“普拉那”(相当我国古代文化所说的元气)。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充满了“普拉那”,是“普拉那”把人的身和心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作为《吠陀》的直接继承者是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不过,让人很奇怪的是,他们对瑜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弥曼差派以《梵书》为宗,讲究祭祀、祈祷的仪式。吠檀多派所宗是《奥义书》。它把《奥义书》中作为宇宙本体的“梵” 彻底神化了,成了主宰一切、创造一切的梵天和自在天。吠檀多派的基本经典是《梵经》。吠檀多派对瑜伽实践特别重视。其《梵经》第三章的标题是《实现》,内容则全是瑜伽的具体的修炼方法,如坐姿、禅定等等。
  史诗著作《摩诃婆罗》里的《薄伽梵歌》把瑜伽的修持分为三种,即行瑜伽(古老的瑜伽)、知识瑜伽(数论)、信仰瑜伽(以对梵天的信仰为前提,以梵我一如为目标)。
  数论是印度非常古老的一个思想学派,起源于印度原始公社时代,它和密教、顺世论等有密切关系,后来又被婆罗门教所吸收、改造,成为婆罗门的五个正统学派之一。古代数论所说的喜、忧、暗三德,实际上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三个共性的要素,即信息(表征事物的特性,光相)、能量(动相)、质量(或惯性)。无论是早期数论,还是后期数论,他们对世界和自身生命的认识,均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瑜伽实践和常规观察及推理的结果。他们特别重视瑜伽修炼,并在数论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瑜伽的理论体系,被奉为经典的《瑜伽经》就是后期数论学派关于瑜伽的理论著作。
  那么,什么是瑜伽呢?瑜伽的本质是什么呢?根据《瑜伽经》的定义,瑜伽就是“制止思想活动”。这里的“思想活动”比喻人的意识活动是瞬息万变的,类似与中国古人所说的“心猿意马”,难以控制。瑜伽实践就是要控制思想活动的种种变化,断绝“神我”多变的对象之间的虚假的同一性,而达到明了自性。
  当然,作为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瑜伽,其内涵很丰富,并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涵盖的。不过,从以上简单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瑜伽其实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其境界就是让人获得一种生命的自我超越。只是,她所采取的途径,是通过自我身心的锤炼来实现的。
  
  责编:曹革林 E-mail:lansheng1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