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认识您的“血糖钟”
作者:宋为民
早晨不吃饭,即空腹时,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为5毫摩尔/升(90毫克/100毫升),进食后血糖随即逐渐升高,可至8.3毫摩尔/升(150毫克/100毫升)或更高一些。当人体处于空腹禁食时,大脑这个“耗糖大户”仍然需要糖作为能源,否则“脑筋就开不动”。此时肝脏可以提供血糖进行调节,但肝糖原的总含量也不过100克,因而调节和维持的能力是有限的。当肝糖原消耗殆尽时,肝脏就以能源物质作为合成糖原的材料,例如蛋白质、中性脂肪中的甘油(约含10%),可随时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称为糖的异生作用,肌肉等组织也能将脂肪代谢为葡萄糖,这其中,激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因素。这样看来,血糖浓度要大致恒定——随生理需要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需要几方面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若血糖不正常,就要生病,例如糖尿病、低血糖症等,这也是几方面不正常所致。所以了解血糖恒定机制,对养生、防病乃至治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血糖与糖尿病
(1)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由于人体不能产生或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的疾病。胰岛素可帮助人体利用采白糖、淀粉和其他食物中的能量,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燃料”,当胰岛素缺乏或效力降低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就上升,血糖高可引起许多疾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有I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种,Ⅱ型在中年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其进展缓慢,无症状期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微血管病变,并导致糖尿病心脏病、白内障、动脉硬化,直至发生心肌梗塞、中风、肾脏疾病、致盲、截肢、阳痿等并发症。由于糖尿病症状隐匿,直至发生了严重并发症时,才得知是糖尿病在作祟。
糖尿病的基本损害是微血管病变,同时还累及神经组织的营养,并造成代谢紊乱,故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可能表现出很多症状,如胸闷、心悸、头晕、不明原因的视力迅速减退、莫明其妙的腹泻、反复发作的下肢感染或尿路感染、迁延难愈的肺结核,并常合并胆石症、胆囊炎,或者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常生疖,伤口难愈合,女性外阴瘙痒也是信号。中老年人若有以上表现,都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得了隐性糖尿病,并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切不可等到发展为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脑梗塞、重度白内障或下肢坏疽等病症才去就医,为时已晚了。
(2)糖尿病的原因
I型糖尿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制造胰岛素的细胞损坏所致。
Ⅱ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和遗传、年龄、体重有关。这类病人,绝大多数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但却不能正常地利用,称为胰岛素抵抗,因此补充胰岛素不是主要治疗措施,减轻体重、适量的体育运动会大大改善症状。目前,我国有一千多万人患有糖尿病,有些患者就出现了肾脏疾病、致盲、截肢和阳痿等等并发症。糖尿病人患心、脑疾病和中风的,是正常人的2~6倍。
(3)及早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但真正具有这种典型症状而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为数并不多。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症状都不典型。Ⅱ型糖尿病在中年后发病,占糖尿病的绝大多数。其病情进展缓慢,不易发现。多数患者是在查体或看别的病时无意发现的。
有的病人,平时身体一向“健康”,突然发生了无痛性心肌梗塞,在住院期间才发现患有糖尿病。还有一病人,因冬天使用热水袋取暖,被烫伤后,足部并发细菌感染,虽用了大量抗菌药物,也勤换纱布,但伤口难以愈合,并向深处溃疡发展,经医生嘱咐,化验血糖,才发现患了糖尿病(空腹血糖10.5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23.4毫摩尔/升,都超过了正常值)。该病人经服用降糖药物及控制饮食后,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恢复了正常,足部溃疡逐步愈合。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就要受截肢之苦。以上二人所患糖尿病乃是其他疾病之“本”,即足部溃疡、无痛性心肌梗塞都是糖尿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后果。足部溃疡是因足部末梢血液循环差,局部营养障碍,一旦发生感染,便发展为“糖尿病足”。无痛性心肌梗塞,虽然平时自我感觉良好,而冠状动脉及心肌微血管却已严重损害。由于心肌的营养障碍,神经末梢痛觉感受迟钝,以致发生了心肌梗塞而不“痛”。可见,糖尿病真是危害不轻!
血糖的波动规律
血糖的高低既受三餐进食的影响,又受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通过耐糖试验可以得知。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耐糖试验,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血糖是否正常来诊断糖尿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原理可简单地叙述如下:经口服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迅速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则可使全身各组织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结果又使血糖水平下降。所以只要连续观察给糖前后每隔一定时间舶血糖浓度变化,就可推知胰岛素分泌的多少。
通过不同时间的耐糖试验得知:人体耐糖试验有昼夜节律,上午检查的结果可以正常,而在午后的反应就很像是糖尿病,这提示我们在确定自己是否是糖尿病时要慎重。
还有下面两种情况也需注意:
(1)糖尿病的黎明现象:由于生物钟的运转机制,体内胰岛素在黎明时最低,从而导致血糖在黎明时升高,称为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健康人血糖此时的升高,因仍处于正常范围的上限,无多大危害,而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升高,则可能出现不适,故此时应特别留心。
(2)糖尿病11点现象:2002年初,法国糖尿病专家路易·莫尼耶教授发现:对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上午11点的血糖值,此时比任何时刻的血糖值对糖尿病的防治都重要,如果不能控制好此时刻的血糖浓度,患者全天的血糖浓度将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这一时刻的血糖浓度越高,其在11点到17点血糖浓度的上升就越为严重。如果能把在11点的血糖浓度值控制在10-10.6毫摩尔/升以下,那么他整个下午的血糖值将基本能够保持正常。
控制方法包括合理调整上午的运动量,根据情况更换药物和调整用量。
通常是定期测量空腹血糖浓度,认为此时的血糖值最有参考价值,并根据这一测量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莫尼耶教授的新发现表明,11点的血糖佰巨具参考价值。
责编:张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