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绕地球五周的人

作者:樊志诚




  清晨,当大多数人还沉睡的时候,石家庄市中山西路上就出现一位年愈七旬的老人,身着合体的运动衣,脚穿白色的运动鞋,踏着矫健而轻盈的步伐朝着郊外跑去。
  他就是坚持60年跑步,现居住在石家庄民政局第八休养所的军队退休干部刘兴国。
  
   跑步锻炼使他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
  
  刘兴国至今已坚持跑步60年了。他是15岁上中学时就开始跑步锻炼的,每天跑20-30公里,还曾参加过长跑比赛和马拉松比赛,曾获得过二级运动员的称号。到中年他每天跑10-20公里,退休后每天坚持5-10公里,有时跑20公里,甚至30公里。
  他现在身体十分健康,参加历年身体检查,他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他1.70米的身高,体重多年保持在60公斤左右水平。他虽已75岁了,但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生活萧洒。
  他60年的跑步经历证明:跑步能使人更快乐,跑步能使人生活更轻松,跑步能使人身体更健康。
  刘兴国同志几十年来,由于坚持了跑步锻炼,从未患过疾病,从未因病住过医院,平时也很少感冒。
  跑步锻炼使他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
  
   跑步锻炼的首要因素——坚毅的性格
  
  跑步锻炼能使人健康,能使人长寿,谁人都知,谁人都晓。但能够坚持跑步锻炼数十年而获得健康长寿的又有几人呢?在我熟悉的人群中,曾参加过跑步锻炼的也不在少数,但坚持数十年跑步锻炼而获得健康的人只有刘兴国同志一人而已。我粗略计算了他60年跑步锻炼的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五周了。
  跑步锻炼一朝一夕,一月一年容易坚持,但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锻炼才是最难最难的。跑步锻炼比其他锻炼方法都累,付出的汗水,付出的精力,付出的时间比其他方法都多,而且跑步锻炼中当出现不当时,身体还最容易受到损害。所以,参加跑步锻炼的人虽然有成千上万,但真坚持数十年的人确实是廖廖无几。
  刘兴国同志退休后,在实际生活中负担依然很重,生活的压力依然很大。孩子在外自谋职业,两个孙子与他形影不离,每天需要按时接送上学,全天要照顾两个孙子的饮食起居,晚上睡觉还一边一个。这对于一位70岁的老人来讲是够艰辛的了。但他把这些都看成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天伦之乐。所以,他不仅能把家里的事安排得很有条理,而且跑步锻炼从未间断过。
  60年谈何容易,风天、雨天、雪天、雾天以及春、夏、秋、冬等大自然环境的变化,经常会给跑步锻炼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影响,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所设置的障碍。但是,刘兴国同志善于知难而进,总能战胜大自然给跑步带来的困难。
  他对我说:在东北时,曾在雪花飘扬的冬天坚持跑步锻炼;在华北时,曾在细雨朦朦中坚持跑步,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跑步。现在一天不跑步就感到身体不适。由此可见,刘兴国同志是一位累不怕、冷不怕、热不怕的人,是一位锁定目标、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人。实践证明,这样的人,做一切事情都能获得成功。
  
   跑步锻炼的最佳方略——按科学规律进行
  
  如果在跑步锻炼中违背了规律,违背了要领,不但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刘兴国同志60年的跑步锻炼在这点上感受颇深。他说:
  跑步锻炼首先遵守的就是循序渐进,做到步行与慢跑相结合,慢跑与中跑相结合;
  其次是量力而行,每天跑步的距离长短要根据天气及自己身体状况而定,绝不能使身体透支;
  三是掌握好呼吸,跑步时要做到呼吸自然,以鼻呼吸为主,也可口鼻配合呼吸。通常是两步一呼一吸,根据跑步的速度也可以三步一呼一吸;
  四是要选择好跑步的时机和路线。通常是以早晨跑步为佳,要选择机动车辆和行人较少的路段跑步锻炼,以保障安全;
  五是把握好天气,一定要避免在大风大雨大雷、大雾等恶劣气候中跑步锻炼。
  最后一点就是在冬夏季跑步时,要根据天气寒冷程度决定穿衣服多和少,应以跑步时不感太冷又不大量出汗为原则。
  刘兴国同志就是坚持以上6条原则,60年如一日地进行跑步锻炼的,这使他受益匪浅。跑步锻炼的效益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是充分。现在他从不感到累,去年还到大西北和河北的山海关等地旅游,一点都没有累,这说明他肺活量大;他吃得香,睡得香,体重适中,这证明他新陈代谢好;他的血压正常,血脂正常,这表明他心脑血管尚未发现疾病。他精力旺盛,因此,他是一位身心整体健康的人。
  跑步锻炼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参加过,都曾体验过,但其对跑步与健康的关系却知之甚少了。我也是最近在一份资料中看到才了解的。一位叫库珀的美国医生,经过14年对跑步不同的年龄段的研究测定表明:50岁以上的人,凡在12分钟内,跑不到1.2公里的表明健康水平差;跑1.2-1.5公里的为不及格;跑1.6-1.9公里为及格;跑2-2.4公里的为良好;跑2.5公里以上的为健康水平很好。刘兴国同志早已大大超过这个水准,这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
  
  责编:曹革林lansheng1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