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心脏搭桥没那么神,胆固醇也没那么坏

作者:苏光陆




  索丁·哈得勒是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的医学教授兼内科医生,还是世界著名的医疗实践研究专家。他很早就呼吁让心脏搭桥手术成为历史,他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无此必要。在西欧,任何国家的心脏搭桥手术率都没有美国高,但这些国家的人却比美国人长寿。
  哈得勒孜孜以求,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研究同行们的医疗实践,隔一段时间总会发布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虽然人们一时难以接受,但时间和科学证明,他总是对的。比如,患背部疼痛的人较多,有医生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手术来治疗这种疼痛,以讹传讹,要求这种手术的人急剧增加,引起了美国有关机构的警惕,委托哈得勒给予综合考察,提供具体建议。哈得勒的研究小组在跟踪了近千个病例后得出结论:治疗背痛的效果显然被人为地夸大了。有效遏制了此项治疗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受到了美国主流医疗界的一致赞誉。
  
   反对心脏搭桥的理由
  
  当然,不是哈得勒的所有观点都会得到主流医疗界的认可,有时双方尖锐对立,争论不休。近来他们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心脏搭桥手术有多大的必要问题上,哈得勒语出惊人,从根本上否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意义,让全世界的心脏病医生一片哗然。
  有人说他过于偏激,还欠思考。可他坚持认为心脏搭桥手术应成为历史。因为做这样的手术只有两个理由:一是挽救生命,另一个是改善症状。但是,现在已经证明,从这类手术中获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且都是些既有左冠状主动脉严重缺陷,又有心绞痛的人。而在100个年龄为60岁且患有心绞痛的人当中,有左冠状动脉缺陷的人只有3个,并且只有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才能知道是否有缺陷。所以,为了找到3位真正的患者,你得检测100个人,而检测的步骤又异常复杂。在检测过程中至少可能对百分之一的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可能会说,“为发现3%需要帮助的人,我必须冒着伤害100%的人的风险。”可是这对受到伤害的患者是极不公平的。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得益于这种心脏手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便是很好的例子,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似乎明显改善了。这该如何解释呢?
  哈得勒认为,医学常识说明心脏绞痛是一种间歇性疾病,时断时续,时有时无。你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的绞痛,然后又有几个月平安无事。过去心脏病专家一直把心绞痛当作一种慢性病来治疗。到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医生开始为病人开一些硝酸甘油之类的药,并开导病人学会等待。有些病人的疼痛减轻并非是治疗的结果,是心理安慰在起作用。在一项心绞痛手术的实验中,有一半病人在皮肤切开后没有做任何处理就缝上了,而对另一半病人则进行了一种特殊搭桥手术。在这两组人群中,症状有明显减轻的人数基本相当。安慰剂对心绞痛特别有效,因为病人对心绞痛的期待心理增加了发作的频率。在对随机选取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后发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心绞痛药的有效率为55%,安慰剂的有效率为45%。即使能证明手术确实能减轻痛苦,你也得考虑是否应该冒险做搭桥手术,因为有近一半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衰退,还有许多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胆固醇,并非想象的那样坏
  
  哈得勒理想的人类寿命是85岁,既使有基因工程的介入,人类的寿命也不会马上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人在这个年龄死于心脏病,其实他们并不仅仅是死于心脏病,尽管可能那是正式的诊断结论。多系统疾病,或我们常说的衰弱,才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将胆固醇视为心脏杀手,让它承受了过多的不白之冤。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多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对45~60岁的人来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正常者的死亡危险只比胆固醇高的人低1%。到目前为止,这是哈得勒从事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研究,涉及6000名被认定胆固醇“高”的人,其中3000名每天吃一片降胆固醇药斯达汀,连吃5年,而另3000名则每天吃一片安慰剂。研究发现,两组实验对象的心脏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斯达汀确实减少了有严重心脏病家族史患者的死亡率,这些家族的人得病年龄通常都很小,但这些人毕竟只占很小的比例。根据某些研究资料,有人可能会说,斯达汀对那些已经得过一次心脏病的人有很大帮助,但是,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药根本没有什么显著的临床意义。
  
  利益驱动是黑手
  
  既然心脏搭桥手术并不适合所有的心脏病人,胆固醇的高低与心脏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那么多医生总拿它们说事,并将它们视为法宝呢?
   “为了赚钱。” 哈得勒一针见血地指出。心脏病已然成为美国大小医院的摇钱树,连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也来自有关的心脏病产业。全美国每年都要做50多万例心脏搭桥手术和60多万例血管成形术,每例的平均花费都在2.8~6万美元之间。有许多人把钱花在了心脏手术上。但是,在西欧,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高的心脏病手术率,而这些国家的人的寿命却比美国高。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告诫患者的是,就医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对了医生,尽量避开那些一见面就拍胸脯打保票,看见患者就两眼放光的家伙。负责任的医生能认真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还能和患者一起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现在的医疗体系不是按有利于病人的目的建立的,而是巨大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患者稍不留神便会钻入设好的圈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医生,或医生都不为病人着想,祸害根源是利益驱动,硬把好人使劲往坏道上拉,不幸的是好人们又都身单力薄,很难抗拒利益的黑手。
  几句话说不清好医生的标准。以心脏病医生来说吧,他不能只关注着你的心脏,他应该关注的是你这个人,因为心脏病也往往是整体健康问题的一个表现。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肯定不是好医生。
  
  (通讯地址:300140天津市中山路邮局9号信箱 邵传贤)
  责编:张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