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自律疗法和思维阻断疗法
作者:梅 林
自律疗法又称“自我催眠疗法”,指通过有意识的主观意识活动或自我心理调整,来控制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达到心身平衡和治病的目的。此法不同于一般由催眠医师进行的催眠疗法,而是通过患者自己主观意识的诱导,进入催眠状态。治疗后,患者会呈现一种无梦境的特殊意识状态,有利于患者主动地调整和恢复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自律疗法的适应证】
“自律疗法”适用的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抑郁症、恐怖症、癔症、疑病症、神经性厌食、功能性头痛、慢性哮喘、过敏性结肠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
【自律疗法的方法】
治疗时,患者躺在床上,闭目,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安定,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然后按一定顺序进行默念,默念的语句是:①双手放松温暖感;②胸部放松温暖感;③腹部放松温暖感;④双脚放松温暖感;⑤头部放松温暖感。如此多次重复。
默念时,一边缓慢地念语句,一边想象语句的意思确实在自己身上得到应验,体会放松温暖的感觉。
此法在医院里或家里都可进行,每天至少1次,一般2~3次,每次15~20分钟,20次为一疗程。可做2~3个疗程,中间休息几天。
本疗法在训练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的“释放反应”,说明本疗法确实具有调整人体心身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所谓“释放反应”,是指患者在自律训练之际,可出现下述症状:身体发抖的动作、连续用力动作、不随意动作、细微震颤、震动感、麻木感、痛感、触电感、压迫感、瘙痒感、烧灼感、上浮感、下坠感、旋转感、飞行感、眩晕等各种感觉变化,以及孤独、紧张、不安、忧郁、欣快等各种情绪变化。其原因是一种大脑异常蓄积的能量由患者训练后自我释放的表现。这种释放反应可以看作是治疗的效果,它可解除患者的精神压抑症状和躯体症状。但有的患者释放反应症状很强烈,以致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害怕训练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此时应中止训练。
自律训练法的实施,可使人进一步认识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心身相关的基本规律,它以可改变某些疾病单纯靠吃药打针方法进行治疗的状况,防止医源性疾病产生,还能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疗效,因此本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思维阻断疗法】
思维阻断疗法又称思维控制疗法、思维停止疗法。它是一种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技术,是在患者想象其强迫思维的过程中,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人为地抑制并中断其思维,经过多次重复,促使强迫思维症状消失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此法的理论假设为:外在行为能通过抑制来加以阻止,那么内隐的行为也能通过抑制来阻止并消除。
思维阻断疗法的方法与步骤:
此法的治疗过程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过程为:(1)指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2)让患者关注那些使自己烦恼的想法、念头或思维活动;(3)告诉患者,当医生让他“停止”时,自己也同时大声命令自己“停止”,并停止想那些东西;(4)让患者在自己有清楚的强迫思维意象活动时就竖起食指示意;(5)当患者竖起食指时,医生即大喝“停止”,患者也随同一起大声命令自己“停止”,在进行这一步时,可使用一些辅助手段,如用一小木锤敲击一下桌子,发出剧烈的响声等。这种意外的刺激能将患者从自己的强迫性思维观念中拉回来;(6)重复上述步骤。
在第一阶段中,治疗的进展可根据患者进入想象潜伏期的延长来评定。所谓想象潜伏期,是指从让患者开始想象那些东西到他竖起食指示意所经过的时间。如治疗有效,潜伏期应该延长。第一阶段的“阻断”次数,应根据潜伏期的变化来确定。
第二阶段的治疗过程与第一阶段的程序大体相同,只是在第(5)步中,医生不要使用任何辅助手段,仅是大喝“停止”。如果这一阶段的治疗也有了效果,即可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医生不再大喝“停止”,而是由患者大声命令自己“停止”。
第四阶段,医生让患者改用小声命令自己“停止”。
第五阶段,当强迫思维意象清楚时,患者在心里对自己下命令“停止”。
在上述每一阶段中,最好进行16次阻断,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从一开始就应要求患者对每日出现的强迫思维的次数做自我观察并记录下来,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记录下来的次数逐日减少,这反映出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医生要求患者回家后自己练习“阻断”强迫思维。
思维阻断疗法如与放松疗法、厌恶疗法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责编:张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