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围绝经期疾病的自我诊治与预防
作者:艾 浩
围绝经期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雌激素减少而出现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绝经后至老年期还会出现全身各系统和器官一系列退行性变,从而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骨质疏松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现代疾病预防医学的理论完全一致。以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女性围绝经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对提高此类人群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减少而引起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的症候群,中医学古籍原无此病名记载,有关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别见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等病症中,现代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本病早期的典型症状是月经紊乱(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量多且经期延长,或持续阴道出血不止,或月经逐渐延后量少),此外还可出现潮热汗出(面部和颈胸部皮肤潮热发红,继之汗出),同时还可伴有心悸、眩晕、疲乏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症状,多数女性仅偶有发作,但也有重者每日可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精神神经症状也是一类重要的病理表现,可出现情绪不稳,多疑敏感,抑郁忧虑,烦躁易怒,不能自控,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失眠等。本病的诊断除了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特殊病史(如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治疗病史)以外,还需要检测血生殖激素。但对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必须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如子宫内膜癌等,应进行诊断性刮宫。
1.一般治疗围绝经期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往往因患者的神经类型和精神状态不同而轻重不一,对症状较轻者,一般只需解释、安慰以讲清病因,消除顾虑,同时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精神生活和分散注意力,无需特殊治疗;若症状明显,如出现头痛、失眠,精神症状,血压增高时,可给予镇静剂及降压药物对症处理。
2.中医治疗主要以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为主。中医常见证型主要有:(1)肾阴虚证,证见经断前后潮热汗出,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益阴,清热生津,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秦艽、龟甲胶。(2)肾阳虚证,证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膝酸冷,形寒肢冷,面色晦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肾扶阳,方选右归丸,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制附子、肉桂。本病还可兼见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面目肢体浮肿,为脾肾阳虚,加补骨脂、仙灵脾、白术、茯苓温肾健脾;若腰背冷痛甚,加鹿茸、巴戟天温通督脉;若月经量多,色暗淡,质稀薄,加补骨脂、炮姜炭、赤石脂温肾固冲止血;若带下清稀,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溏薄,加金樱子、益智仁、补骨脂温肾补督止带。(3)肾阴阳两虚证,证见经断前后潮热汗出,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又现畏寒肢冷,浮肿便溏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弱。治宜阴阳双补,方选二仙汤加减,药用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黄柏、知母、熟地、山药、山茱萸。
3.西医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但治疗中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预防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1)适应证,更年期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因雌激素缺乏所致的萎缩性阴道炎,复发和顽固性尿道-膀胱炎,骨质疏松等。(2)禁忌证,血栓性疾病,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生殖器或乳房肿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胆汁瘀积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静脉曲张,嗜烟,不能坚持长期随诊者。(3)制剂选择,原则上以天然雌激素为首选,国外以倍美力使用较广,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尼尔雌醇,可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适宜与孕激素联合应用。(4)用药方法,以尼尔雌醇为例,每2周1次,每次1~2毫克,待症状改善后减至每次1毫克,连用3 个月后,加服安宫黄体酮,每次4毫克,每日2 次,连用7~10天。为减少副反应,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待症状缓解后减至维持量,每3个月1 次门诊复查,6 个月1 次妇科检查,必要时做B 超和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后骨质疏松
据报道,全世界现有骨质疏松患者2亿人,其中80%为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25%~50%。雌激素与骨代谢关系密切,可促进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后者可抑制骨质吸收,对骨骼起保护作用。甲状旁腺激素是刺激骨吸收的主要激素,绝经后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雌激素不足,均可使骨吸收增加。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而引起骨骼压缩,同时可出现骨痛、腰背和四肢关节疼痛。中医学将绝经后骨质疏松归属“骨痿证”范畴,归纳此病证是由于绝经后肾气衰弱,肾精亏虚,骨髓化生不足,髓减则骨枯。本病的诊断主要采用WHO于199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即单光子(SPA)或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如骨密度值低于本地区正常同性别骨峰值年龄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下,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此外,还可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钙、磷测定,骨矿含量测定,X 线等检查,以辅助了解有无骨质疏松。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补肾填精、益髓养血为主,方选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补骨脂、怀牛膝,随证加减。西医治疗常用激素替代疗法和补充钙剂,可选用尼尔雌醇、利维爱和倍美力,各种钙制剂如钙尔奇、维生素D 或维生素AD 等。
老年性阴道炎
本病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病症之一,主要出现于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导致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上升,阴道壁萎缩,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此外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性生活频繁,营养不良,尤以B 族维生素缺乏等也易罹患。本病归属于中医学“带下病”、“阴痒”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年老肾衰,阴部失于濡养,如摄生不慎,易致湿热之邪乘虚入侵,直犯阴中,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以肾阴虚为本,湿热侵袭为标。本病主要表现为外阴阴中瘙痒或灼热,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红色或黄色,或血样脓性;检查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变平滑、菲薄,皱襞消失,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或见表浅溃疡。根据患者年龄或双侧卵巢破坏史、上述症状、体征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可确诊。但当出现血性白带时,须与子宫恶性肿瘤鉴别;出现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者需与阴道癌鉴别。必要时做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或局部活检以确诊。
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外合治。中医治疗原则为补肾养阴清热、利湿止带,内治方可选用知柏地黄汤、萆解渗湿汤、易黄汤、二至丸等加减。若湿热日久生虫者酌加鹤虱、白癣皮以杀虫止痒;外阴瘙痒者选加荆芥、白鲜皮、紫荆皮等以疏风止痒;带中夹血者加旱莲草、炒地榆、茜草;大便干结者加生首乌、火麻仁。中成药可选殷泰、肤阴洁、甘霖洗液任一种于每晚用温水稀释后坐盆,再用保妇康栓1 粒,阴道塞药,7天为一疗程。西医治疗原则为适当补充雌激素和抗感染,雌激素替代全身用药参照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清洁度差者除可选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口服外,可阴道局部上药,用5%氯霉素葡萄糖粉+0.1%己烯雌酚葡萄糖粉,每日1次,每5次一个疗程。
牛教授提醒围绝经期女性朋友,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围绝经期生理知识,以冷静的态度和愉快的心情对待围绝经期面临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来自社会的压力,积极融入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做到疾病的早期预防,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