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经络电脉冲疗法

作者:袁 敏




  疏通经络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点穴(穴位按压)、推拿按摩、砭石、针灸,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机械和热等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然后通过经络联系控制调整各个脏腑器官,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拔火罐、刮痧、穴位放血、挑治、割治、埋线等也是经络治疗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后,疏通经络的方法逐渐用上了现代科技,如低频电脉冲、超声波、激光、药物穴位注射等等。
  现代科学证实,人体穴位和经络线的电阻比周围组织低很多,也就是说,人体穴位和经络线是身体各部位的最良导体。在人体皮肤表面加一个低频电脉冲,只要电极能覆盖某个穴位时,电流主要是沿着穴位点进入体内,然后循经络线传导构成回路。
  现代研究证明,经络线只有1毫米左右宽,穴位点就是这1毫米左右宽经络线上的某个点,扎针要想取得良效,就必须十分准确地按位置、角度、深度行针。技术性很强,有相当难度。而利用经络治疗器进行经络治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刺激经络的方法,只要把皮肤电极置于穴位处,电极覆盖了穴位就可以了。
  
  经络电脉冲疗法操作方法
  
  1.首先检查全部旋钮是否调至“0”位。
  2.将电极固定在穴位上,负极放在主穴上,正极放在配穴上,电极必须压紧,防止移位。
  3.准备完毕再启动开关,电流强度和频率由小逐渐增大。
  4.在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和坐骨神经痛时,治疗15~30分钟后,可将正负极插线互相交换,变换极性,提高疗效。
  5.治疗结束后,先关闭电源,再取下电极接头。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2星期为1个疗程,间隔l星期后,再继续第二个疗程。
  
  养生应用
  
  1.感冒风府(+)、大椎(-)、迎香(-)、合谷(+)。前额头痛加头维(+),两侧头痛加太阳(-)。
  2.咳嗽肺俞(-)、天突(+)、膻中(-)、列缺(+)、尺泽(-)、丰隆(+)。
  3.哮喘关元(-)、气海(+)、肺俞(-)、太渊(+)、鱼际(-)、丰隆(+)。
  4.头痛前额痛头维(+)、合谷(-);偏头痛:太阳(+)、外关(-);后头痛:风池(-)、后溪(+);巅顶痛:百会(+)、 风府(+)、太冲(-)。
  5.高血压 合谷(-)、太冲(+)、足三里(-)、曲池(+)。
  6.失眠神门(-)、合谷(+)、太溪(-)、三阴交(+)。
  7.胃痛内关(+)、公孙(-)、足三里(+)、梁丘(-)。
  8.胁肋痛外关(+)、阳陵泉(-)、肝俞(-)、胆俞(+)。
  9.腹泻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墟(+)。
  10.尿路感染中极(-)、气海(+)、太冲(+)、阴陵泉(-)。
  11.前列腺炎中极(-)、曲骨(+)、合谷(-)、次髎(-)、膀胱俞(+)。
  12.面瘫翳风(-)、下关(+)、阳白(-)、颊车(+)、合谷(-)、风池(+)。
  13.三叉神经痛攒竹(+)、翳风(-)、下关(+)、颊车(-)、行间(+)、合谷(-)。
  14.腰痛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
  15.坐骨神经痛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肾俞(-)、次髎(+)、环跳(-)、阳陵泉(+)、昆仑(-)。
  16.肩周炎肩髃(-)、臂月需(+)、肩髃(-)、肩内俞(+)、曲池(-)。
  17.网球肘天应穴(-)、手三里(+)、外关(-)、合谷(+)。
  18.膝关节病犊鼻(-)、阳陵泉(+)、阴陵泉(-)、太冲(+)。
  19.踝关节扭伤昆仑(-)、丘墟(+)、解溪(-)、天应穴(+)。
  20.颈椎病天柱(-)、大椎(+)、风池(+)、外关(-)、后溪(+)。
  21.中风后遗症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
  22.脉管炎上肢:曲池(-)、三阳络(+)、八邪(两侧)(+)(-);下肢:阳陵泉(-)、绝骨(+)、八风(两侧)(-)(+)。
  23.慢性鼻炎迎香(+)、合谷(-)。
  24.神经性耳聋听官(+)、翳风(-)、中渚(-)、外关(+)。
  25.戒烟列缺(-)、合谷(+)、脾俞(-)、肺俞(+)。
  26.减肥天枢(-)、大横(+)、关元(-)、气海(+)、阴陵泉(-)、丰隆(+)。
  
  注意事项
  1.治疗时,避免刺激造成疼痛。尤其是虚弱者,宜采用补法,功率不宜过强。
  2.治疗时,如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刻停止治疗,静卧片刻,喝些热开水即可恢复。
  3.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及局部皮肤溃破者,不宜用本法。
  4.两侧肢体接线不能左右交叉,避免电流通过心脏。
  5.对肿瘤、出血性疾病,病变局部禁止配穴。
  
  责编:张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