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菜根谭》教给的养生智慧
作者:路永照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释义]
君子的内心像青天白日一样明朗,没有一点阴暗的地方,别人一看就能够清清楚楚。而君子的才华,却如蕴在璞石的玉一样,不随便拿出来向人展示。
讲一个武则天时期的故事。
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御使张循宪奉命巡查河东一带,被一个问题难住了,问当地官员:“这里可有善于出谋划策的人?”有人推荐了曾作过平乡县尉,因为有过失被贬为百姓的张嘉贞,说这个人能力确实很强,张循宪认为有过失算不了什么,就派人把张嘉贞请了出来。张嘉贞确实能干,来到之后很快想出办法把问题解决了。并且张循宪请他起草了给武则天的奏章。
回到长安,张循宪向武则天汇报视察情况时,武则天提到了那件棘手的事,张循宪说:“这件事已经处理完毕。”并把处理的办法及结果详细地讲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很满意,对张循宪褒奖了几句。张循宪这时却说:“这件事不是微臣主意,那时我已经束手无策,是别人出的主意,把问题解决的。”于是,他把张嘉贞的事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说:“能虚心求教,采纳好的主意也是你长处所在。”然后有问张循宪对今后吏治与民情的想法。张循宪说:“我有奏章写好了在这里。”武则天看了奏章大为惊奇,说:“这奏章见解十分高超,建议妥当,说理透彻,文笔犀利。真想不到,你的见解最近进步这么大啊。”张嘉贞说:“启奏陛下,这份奏章并非出自臣下之手。”武则天问他为何不早说明,张循宪说:“奏章如果不对圣心,臣就不说了。”
张循宪正式向武则天举荐张嘉贞,武则天问应给他什么官职,张循宪说:“臣与张嘉贞相比,天壤之别,就请把我的官位让给他吧。”武则天说:“你对功劳不居,对荣誉不贪,保举贤良可以让出自己的官衔,如此诚恳的人,我怎么能因用了他而舍去你呢?”
后来武则天经考察,任用了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将张循宪也提职了。
一个人,能与君子的称谓相配,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学问,很关键是他的志节。君子的人格是伟大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底宽。”古人强调自己独居隐室之时也不欺心的“慎独”之功。如果能作到张循宪那样心底无私,人就光明透彻了,还有什么奢求会让他内心不安呢?
[养生提示]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由于当时的梁武帝经常派人往茅山向他咨询朝政之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他所著《养性延命录》收集了南北朝之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系统的养生著作,在道教养生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处节选的是“教诫篇第—”的一部分
“无多者,几乎真人。大抵奢懒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劳之异也。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凡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如果人能恰当地却除自己过多的欲求,那就接近真人的境界了。一般来说,将钱财不往心上放的“懒散”的人会长寿。而为了钱财而劳苦经营的人则会短命。这就是胸怀宽广与心劳神疲的不同结果。耕地的农民长寿,吃甘美酒肉的却短命,这就是欲望多少产生的效应。有学问而隐居的人,得病的人少,到处求进的人容易得病,这是心上的事物繁忙与轻闲不同造就的。所以说,平庸世俗的人争名逐利,得道的人很少追求。
[原文]
前集OO四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释义]
不趋炎附势的人,算是高洁的,然而更进一步,如果生活在其中,却不被其所污染,那就更清洁无比了。对玩弄小聪明、小机关不知的人,是有节气的,然而更进一步,懂得这些道理却不去使用的人,更是仁人志士。
现代人生活的世界,好象是一个相互算计、相互伪装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生活?也要学习别人的“生存之道”?“大多数人用各种保险保护自己。他们保护自己的生命、房子、汽车。当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保险,然而,如果你需要真正的保险,走向自我实现,放松是你最佳的保险政策。”([美]玛尔兹《活者不是为了痛苦》)
曾国藩是清代有名的中兴名臣,在他攻取金陵之后,被封为一等侯爵,湘军人物官居督抚位子的便有十人。曾国藩没有在此辉煌之际洋洋自得,反而忧虑说:“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鄙人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权力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送,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者良非无因。”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主动裁军,一个月之间,就裁去两万五千多人。古人说:“高处不胜寒,”曾国藩可以算是有大智慧者,他在居有高位时,更多地选择了知退韬晦之道,应该算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保身全生之道吧。
[养生提示]
《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第—(节选)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禀,各有极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可患,恒在于智困,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寻无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
《庄子·养生篇》中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向秀说,人的生命因为先天禀赋的不同而有各自的极限),可是要获得的知识是无限的(嵇康说:不经过思虑而产生的欲望,是人的先天本性。认识了事物的特点而产生爱憎分别的感受,是人的心智的作用。对人的先天本性,可以顺应它。如果认识到欲望对人的害处,而不去追逐它,则会使养生更进一步。所以世人最大的弱点,不是从人本性中来的欲望,而是被知识心智所困扰)。以有限的生命去驰逐无限的欲望,是危险的(郭象说,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毫无意义的追求,肯定会受到困惑不能解脱)。已经去追逐心智满足的人,受到束缚无法摆脱了(向秀说:已经认识到困惑了,还不知道停下来,只能陷入更大的困惑之中,危险呀)。
责编:曹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