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不同性格导致不同疾病
作者:翟 红
事实上,不止血型分ABO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把人的性格也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而且它们还跟人的得病几率密切相关。“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
目前的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和上进心都很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力求占据领导者的地位。这种人压力比较大,容易紧张、激动,他们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人均水平的2~3倍。
而B型性格的人一般不容易发病,因为他们很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内心很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所以他们的发病率就相对很低。
C型性格的人总是忍气吞声,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传统妇女,她们吃苦耐劳、默默承受,家里的苦难都自己一个人撑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人最容易得癌症。
而D型性格又称“忧伤人格”,他们最明显的表现是消极忧伤和孤独压抑,而这些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曾对4万名健康个体做调查,他们发现,当今社会A型性格的人群有所上升。以上海地区为例,1984年,A型人群比例为7:10,而到1999年时已经跃升16:10。A型性格人数的增多,似乎和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快有所对应。
事实上,每种典型性格都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国内有关资料表明,A型性格占冠心病人数的70.9%。北美也有一组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发病率A型性格者较B型性格者高2~4倍。
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研究后认为,具有A型性格的人办事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从不罢休。多数人处于领导地位,他们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健康状况,从而不懂得如何照顾白己,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当中。
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所以极易发生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导致血脂增高等。如果人们长期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就极易形成冠心病。
在早期研究当中,专家普遍认为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但事实上,近代研究越来越细化,研究人员不再按照简单的性格类型来做解释,对于性格和疾病的关系,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分析,现在已有切实证据表明,在A型性格的人中,最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愤怒”和“敌对”这两种心理因素。
与A型性格相比,D型性格发现得相对较晚。荷兰学者De-nollet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有一群病人很特别,这群人康复起来速度慢,而且特别容易再次发作,且死亡率比其他病人高。在研究后,他提出了“D型人格”的概念。
D型性格的提出,既是对以往与疾病相关的ABC型性格概念的扩展,也是对已有性格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证据的整合。
“D型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浓厚的消极情感和社会退缩倾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心脏病起作用的心理因素,可能不单纯是消极情感,而是慢性的心理忧伤。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医学心理学领域尚未引入这个概念。
D型性格人的表现:“他们经常感到烦躁、紧张,无缘无故地担心,而且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冲突迭起。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社会退缩,他们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跟他人交往,即使交往也往往有很多顾虑。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心理因素必须同时出现,才能给心脏带来破坏作用,任意一个单独因素都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和他的生活质量下降、病情复发甚至死亡有着密切联系。根据这一标准,大约有20%的正常人群、27%~30%的冠心病人具有D型人格,而这一比例在高血压病人中达到了50%。
有证据指出,在应激状态下,D型性格人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和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同时激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唾液皮质激素,这种生理方面的超强反应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此外,D型性格的其他不健康行为方式和心理因素(如自我孤立、缺乏社会支持等),可能也是致病的间接原因。
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每个人需要保持的。
看来,每种性格特点都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很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可以改变许多疾病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扬长避短,把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此,心理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性格人群,也给出了适当的建议和方法。
A型性格的人紧张过度,压力过大,不如在工作之余多加强户外运动、听听音乐,或者定期强制性休假等,来达到放松的目的。为了让C型性格的人更健康,他们应该学会去发泄,而不要将恶性激素堆积在体内,比如日本就有专门的发泄餐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盘子和道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随意摔碎其中的任何一样。而D型性格的人可以适当养养小宠物,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这样有利于改变独处的习惯,并学会向他人倾诉。
有的人想通过改变性格来消除疾病,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心情保持积极乐观、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减缓。
责编:张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