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特殊的腰痛“腰椎过度前曲型”的治疗
作者:刘卫东
然而我在常年的临床操作中遇到过一种特殊的腰痛病人,大多都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可这些病人都与上述发病原因无关。这些病人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腰椎生理曲度过度前曲。形成腰椎生理曲度过度前曲的原因大多与先天因素有关,有些病人会有家族史。怀孕、腹部肥胖和不适当的运动会直接加重症状。
这类腰痛病人往往经过长时间的推拿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病人感觉每次推拿治疗后疼痛酸胀的感觉会加重。为什么这些腰痛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好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本病的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谈一些个人体会,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一下本病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按摩治疗方法。
腰椎生理曲度过大者腰背部的肌肉、韧带相对用力过大,长时间的处于该状态,腰背部的肌肉、韧带形成劳损,长时间的刺激神经,感觉酸胀疼痛。此种病人与一般腰肌劳损病人相比较除腰肌劳损病人具备的症状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仰卧位腰部很不舒服,时间稍久腰及臀部酸胀难忍,仰卧位睡觉时三、四个小时就要起床活动。
这类病人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因为腰椎生理曲度正常的人在仰卧位睡觉时腰部与床面是可以紧贴着的,这样腰部的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经过卧床休息腰部的疲劳很容易得到缓解。而腰椎生理曲度过度前趋的人无论是站、坐、行走腰部的肌肉、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较正常人更加容易疲劳,仰卧位休息时由于腰部与床面不能靠紧腰部肌肉、韧带,为了保护和固定腰椎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所以时间稍久腰、背部的肌肉、韧带就会酸胀疼痛,需要起身改变姿势缓解疼痛。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 :
①站位检查,可以明显看到此种病人腰椎生理曲线过度前曲,臀部明显后翘。
②仰卧位检查,腰部与床面有明显空隙,有人甚至在此空隙中可以伸进一只手;③俯卧位检查,此种病人腰椎曲度在第二、第三腰椎处明显下陷,甚至有些人第四第五腰椎棘突间隙很小不易触摸到。
在临床上此病除具备腰肌劳损的大多症状外,还具有如下的发病特点。
①发病年龄较年轻,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②卧床休息后腰痛不易缓解;
③酸胀疼痛剧烈时须弯腰或深蹲症状方可缓解;
④怀孕后或腹部肥胖者患此病几率较高。
一般慢性腰肌劳损病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腰椎生理曲度过大的腰痛病人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传统手法中的压、揉、点、按均为垂直于受力点向下用力,这样会使腰椎生理曲度更加前曲,使得保护和固定腰椎的肌肉和韧带更加紧张,可能使得手法治疗后疼痛加重。我在治疗该种腰痛病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特殊的功能锻炼,取得了令医生和患者满意的疗效。
治疗步骤
① 俯卧位操作:操作时需在腹部下垫置一个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和软硬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这样可以使腰部的肌肉、韧带充分伸展放松。手法以推、拿、理、拨为主,用力以水平方向为主,切忌垂直向下用力。手法目的是放松肌肉和韧带,松解肌纤维之间的粘连,加速血液循环。手法特点以轻快柔和为宜。
② 侧卧位手法操作:可重点在腰、臀部采用点、揉、拨等手法,也可使用侧扳法,此法可滑利关节,松解椎间韧带。
③ 仰卧位手法操作:病人屈膝屈髋,医者一手前臂压住病人小腿,另一手拖住病人臀部,两手协同用力,一压一拖,使病人腰背肌最大限度的伸拉,动作深沉缓慢,幅度要大,反复数次。此法可拉伸腰肌以减小腰背肌张力,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
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
此病的治疗要点为放松紧张的腰肌和椎间韧带,使前曲的腰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手法操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俯卧位手法操作时切忌垂直向下用力;
②俯卧位时枕头的中点要放置在关元穴处,枕头的位置不宜靠上;
③仰卧位手法操作时应在病人颈肩部下放置一个稍高的枕头,以便动作过大时保护颈椎;
④仰卧位操作时如病人腹部肥胖体重过大,可用按摩布套在病人腘窝处,医者站在病人床头双手拉住按摩布的两端,病人屈膝屈髋,医者向后下方用力拉伸病人腰背肌。
功能锻炼
本病的功能锻炼有着手法治疗不可替代的功效,术者要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主动的腰背肌锻炼,如仰卧起坐、腰背肌器械练习,但切忌不要做燕子飞的动作,否则会加重腰椎生理曲度的过度前曲。
笔者在长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一种很好的功能锻炼方法介绍如下:
患者仰卧位躺在硬板床上或干净的地毯上,屈膝屈髋双手交叉抱膝做前后滚动,每次20下,可根据具体病情加减,每天早晚各一次。经此法锻炼,腰、背部会有伸拉后的舒适感,能够做到腰背部发热最好。在开始做此锻炼时可能由于腹肌力量不够滚动不起来,可请别人帮助在背后轻推一下。锻炼时选用的床面或地毯不宜太硬,否则腰背部棘突和骶骨会被硌疼。
责编:张宝盈 zhangby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