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微米技术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什么

作者:张 林




  时间刚刚踏入2008,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岭药业与清华大学联合完成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运用该技术生产的主导药物“通心络胶囊”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在2000年,因配方、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创新性,“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指导通心络胶囊研发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因为通心络胶囊制备工艺技术的创新性。
  
  微米技术
  提高了药物疗效
  微米技术是近几年在国际上新兴的前沿科技,把这种技术运用到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是通心络胶囊的首创,并成为了国家标准。经微米技术制备的通心络胶囊能够将药物细胞打破,使原先被细胞膜包裹的药物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放,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药理活性。经微米技术加工得到的药粉粒度更加细微均匀,药物的总表面积增加,服用后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增加,这就意味着经微米技术加工过的药物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在胃肠道里被分散、溶解和吸收。由于药物药理活性的增强和有效成分吸收率的提高,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6家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采用微米技术生产的通心络胶囊在服用量减少1/3的情况下,取得了和原生产工艺相同的临床疗效,也就是说,微米技术能使较小剂量的药物发挥更好的药效。
  
  
  微米技术
  减轻了药物副作用
  采用微米技术加工后的药粉粒度更小、更均匀,药物的异味已经消失,从而基本消除了原通心络胶囊给部分患者带来的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使药物的口感更为舒适。
  微米技术只是大幅度减小了药物粒度,不改变药物自身的特性,也就是说微米技术只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能而不改变化学结构,所以采用微米技术加工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适应症没有改变。
  
  微米技术提升了
  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品质
  微米技术增强了药理活性、有效成分吸收率,因此经微米技术加工的通心络胶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它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改善心脑血管血管自身的病变,二是对粘稠的血液有稀释作用,三是对心脑血管堵塞后缺血受损的心脏、大脑组织有修复作用。
  心脑血管病是由供给负责心脑血液的血管腔变窄或者堵塞、心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所导致的,其原因主要是血管自身病变和血液的粘稠凝聚。血管病变主要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使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容易沉积到破损的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斑块在血管里就像是一个火山一样,表面被一层极易破裂的纤维帽所覆盖,血液中沉积下来的脂类等物质就是纤维帽下面粘稠的“岩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持稳定的时候,只是血管内通过的血流减少,出现心脑组织的供血不足。如果纤维帽破裂,硬化斑块这座火山就会“喷发”,喷发的斑块碎块随着血流就会阻塞住心脑的血管,造成心肌梗塞或脑梗塞。同样,如果血栓在心脑血管内不断生长,也可以完全阻塞住心脑血管,造成心梗或脑梗。
  可见,如要避免心脑血管病发生,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受损是最好的预防手段,如果已经患上心脑血管病,稳定和消除硬化斑块就是防止心梗和脑梗发生最有效的措施。
  许多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拥有独特的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和心脑缺血保护三重保护作用。它的血管保护作用突出表现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受损、稳定和消融血管内容易碎裂的斑块。通心络胶囊的血液保护作用表现为降脂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血流干净了也不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心脑缺血保护作用是指心脑血管已经发生堵塞的患者,如心梗患者,虽然梗塞住的大血管通过溶栓、放支架已经开通,但梗死心肌部位的微血管已经遭到了破坏,所以还是没有血液供应,没血流坏死心肌的功能就不能恢复,而服用通心络胶囊就可以改善梗塞区微血管的无血流,并且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新生,从而恢复梗死心肌的功能,对于脑梗塞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心络胶囊可以保护因脑血管堵塞缺血而受损的脑组织,促进脑血管新生,促进坏死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三重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纠正缺血性心电图,促进脑梗塞患者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的康复。
  因此,经微米技术提升后的通心络胶囊不仅对冠心病、脑梗塞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具有预防作用,同时对已发病患者还有防止再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