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同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

作者:轩 萱




  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餐后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更强预警信号。研究显示,70%~80%的糖尿病患者,因为心血管系统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可谓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就明确提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口号。在我国,由多位心血管、内分泌专家学者参与,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52家医院心内科开展的“中国心脏调查”显示 :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约80% !因此,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胡大一教授在第二届世界华人心血管病大会上呼吁“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
  
  钥匙失灵,发生胰岛素抵抗
  人体血糖之所以会增高,跟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它的作用是将葡萄糖从血液运送到各个细胞里,这样就调节了血糖水平。食物在胃部和肠道里进行消化吸收,其中部分被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其分泌量是根据血糖水平,很精确地“计量”过的,而胰岛素就像“钥匙”一样,可以打开细胞膜与血管内皮的离子通道,让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人体所需的、可以利用的能量。如果长期进食高能量的食物,让餐后的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就会逼迫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完成向细胞里运输葡萄糖的任务。这样,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胰岛素过多,其结果是让细胞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打开血管内皮和细胞膜间离子通道的这把胰岛素“钥匙”就失灵了,也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现象,从而导致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像树干一样,还可以长出许多枝杈,如肥胖、高血脂等多种代谢病,然后互为因果,使胰岛素抵抗现象更加严重。
  
  内皮受损,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可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会慢慢地对血管进行“浸泡、渗透”,犹如“蚁蝼溃长堤”一般,将动脉血管等组织细胞侵蚀得“千疮百孔”,血管内皮被损害得伤痕累累。餐后高血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导致血管内皮的屏障作用降低,并且使内皮细胞分泌具有舒血管作用的一氧化氮减少,合成具有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增加,严重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另外,高血糖会增加和促进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在受损伤的动脉血管内皮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向管腔内凸起,使冠状动脉血管变硬狭窄,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如闭塞不通,则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另外,糖尿病患者易继发肾脏微血管病变,引起肾性高血压,这更是雪上加霜,血压过高而加重冠心病,心肌病变又促发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降糖同时,注重保护心脏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降糖的同时就必须要保护好心脏。首先是要控制血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将饮食、运动、药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接受良好的医学监护,严格实施自我管理,尽量使血糖降到正常;其次是调控血脂,必须采取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千克体重0.6~1.0克;第三是稳定血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3~1/2患有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而使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并做到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使血压维持在120~130/80~85mmHg;第四是降低血液黏稠度,糖尿病患者如有高黏滞血症,易祸及心血管而加重病情,必须加强预防,饮食应清淡,以低脂低糖食物为宜,平时多吃些全谷粗粮、瓜果蔬菜、食用菌、鱼、大豆及豆制品、大蒜、生姜,常饮绿茶,坚持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另外,还可以服用可降脂抗凝、有保护血管作用的药物,如通心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