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耳郭上的学问
作者:剑 南
耳是用来听声音的,但耳的精细结构却藏在头颅里面,露在外面的耳郭,犹如收音机上的天线,有了它,可以更便于接收声音。有些听力不好的老人,不是常将手掌放在耳后,用增加“天线”长度的办法来更有效地收听声音吗?
狗、兔子、狐狸等动物的耳郭比人类大得多,它们常常紧张地竖起“天线”,努力辨别各种声响,以此决定是逃避敌害还是去寻觅食物。不仅如此,它们的“天线”还都能自如地活动。能否及时而准确地收集、判断声音的方向,与这些动物的生死存亡是密切相关的。
人的耳郭不能像上述动物那样的灵活自如。这与耳郭上没有肌肉,因而不能收缩有关。也因此,它就成为一根不能随意转动的“天线”了。不过,人是高级动物,脑子里有着精细的声音分析器。通过两个耳朵接收到的声音的细微差别,同样能分辨声音的方向及音源的远近。尽管我们的耳郭有所退化,但并不妨碍耳的功能。
摸摸耳郭就会知道,它是软软的、可以折叠的,可少数人却软得出奇。云南有位陈姓青年,手只要轻轻一抹就能将耳郭塞进耳孔,且可以整天不让它弹出来。2000年10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位16岁的中学生,曾当着媒体记者的面“变戏法”:他将两只耳朵折叠成一小堆后塞进了耳孔,过些时只是摸了摸脸颊,两只耳朵又神奇地“伸”出来,回到了正常的位置。从外表看,这位中学生的耳郭与普通人没有区别,只是由于长期摸捏,耳郭酥软一些。这位中学生说,大约在5岁时他就发现了自己的耳朵能塞进耳孔的“秘密”,后来没事时就将耳郭塞进耳孔里玩,冬天睡觉时干脆把耳郭放进耳孔里“取暖”。天长白久,他就能随意摆布自己的耳郭了。而且,只要不想把耳郭“弄”出来,耳郭就会老老实实地呆在耳孔里。这位中学生向记者宣布,有朝一日,他将申报“耳郭塞进耳孔最长时间的人”这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哩。
耳郭可以被“玩”得软绵绵的,也可以因病而变得硬邦邦。河南有一个名叫来纯兴的人,两只耳郭在不知不觉中居然由软变硬了——这在医学上叫“骨化”。这变硬的每只耳郭上竟可以“吊”起重达15千克的物体,成了“世界之最”。
按照中医理论,耳郭与五脏六腑有联系。人体内部有病,耳郭的有关部位就会出现充血、变色、脱屑、压痛等反应。例如,耳轮枯暗的,其病在骨;小肠有病时,耳前有热……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先辈才创造了特有的耳穴按摩和耳针疗法。别看这小小的耳郭,上面竟分布着300多个穴位呢。
国内外的报道告诉我们,耳穴按摩和耳针疗法,既能戒烟,也能减肥。美国的医生曾报告,在耳郭针刺以后,原以为不可能获胜的赛马,居然爆出冷门而名列前茅了。
至少在1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认识到,常摸耳郭能使人耳聪,且能延年。摸耳郭的方法是:每天早晨起身后,以右手从头上伸过去提左耳14下,再以左手从头上伸过去提右耳14下。平时,随意按摩耳朵,不拘次数,同样有补肾气、防聋聩之功——中医的理论是:肾开窍于耳。
有极少数人的耳郭还能“自由活动”。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人会把整个外耳向前挥动,另几个人会向上伸展,而还有一个人则会向后摇晃。”笔者一个朋友的耳郭也能伸展挥动。人耳能动属返祖现象,对听力并没有多大帮助。
研究者说,每个人的耳郭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郭也略有不同。美国科学家据此设计了一种专门给耳郭拍照的照相机,“捕捉”耳朵上的某些特征,用以鉴定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