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私人医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随 文




  不久前,一项有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5.7%的中国城市居民有对私人医生或家庭医生的需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人群对“私人医生”的需求为79.9%,而接近六成的需求者每人每年所能承受的最大费用为2 000元人民币。
  人们不禁要问:私人医生,何时才能走到台前?
  
  市民:我想有个私人医生
  
  殷先生[IT经理]
  我会请私人医生。干我们这一行的人,成天坐在电脑前,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医院体检,有个头疼感冒的一般也不去看,自己买点药对付一下,除非病得较重才会到医院。我曾到北大医院去看过一次病,那儿人真叫多,挂号、交费、拿药全得排队。我弄不明白,怎么看病那么麻烦啊。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私人医生,这种看病难、看病烦的现象应该会有所改观。还有,从事IT行业的人压力都很大,如果有个私人医生,既可负责身体健康,又能通过聊天减轻心理压力,那就最好不过了。
  
  吴先生[公司职员]
  私人医生?如果经济允许的话,我肯定会请,我觉得私人医生可以在健康保健方面给自己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或建议。有了私人医生,一般的小毛病就可以不去医院,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事也干不成。问题是,我们现在工资不高,我们请不起私人医生。
  
   陈女士[公司总经理]
  去年“非典”流行正盛时,我因为伤风感冒发烧了。到医院看病必须到发热门诊,到了发热门诊就必须做血检、拍胸片等一系列检查。一圈下来,连检查带拿药花了1000多元,并耗去了大半天时间。看一次小小的感冒花费1000多元,外加几个小时,对于没有公费医疗的人来说,实在很不划算。我想如果有私人医生,他对我们的健康伏况了如指掌,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至少不会因一次小感冒在医院里既费时间又费金钱。当然,如果用于私人医生的费用太高,我们也会承受不起。
  
  唐小姐[公司职员]
  我不会请私人医生。我觉得有些健康问题是个人隐私,私人医生知道太多,在以后的接触中我会很别扭的,我宁愿由一名不认识的医生给我看病,看完病后,互不联系、互不见面,一身轻松。
  
  黄女士[普通市民]
  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每年到医院去的次数不计其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果有私人医生,那我就可以不去医院,平时的病情控制、药物调整就可以咨询私人医生,当然很好了。可问题是,我患病多年,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请不起私人医生。
  
  医生:私人医生,我能做吗?
  
  北京XX医院 徐院长:
  私人医生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一个总趋势。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相信很多有名的医生都能成为私人医生。私人医生应具备很高的素质,要由有关部门认证其资格,要有能力,有提供服务的意识。’所以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私人医生的。据我所知,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规的私人医生,一些高收人人群如私企老总等,配备的私人医生,很多一开始只是出于朋友之间的关心,前往家庭出诊,后来慢慢地发展为私人保健医生的。
  
  江苏省XX医院 陆主任: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先后到过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这些国家医疗体制和国内有很大差别,很多知名医生都开着私人诊所,经常工作于几家大医院,而不像国内医生只能就职于某个医疗机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市场的角度看,私人医生是有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应该很好。就我个人来说,我当然希望能做私人医生,但我们所在的医院肯定不允许,况且平时我们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别人当私人医生。
  
  卫生部门:相关文件没出台
  通过对市民和医生的随机采访,不难发现,大家对私人医生的前景很看好,那么,有关卫生部门如何看待这一新兴职业呢?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国家是不允许大医院的医生给病人当私人医生、私下给病人就诊并收费的,即使有,也是一些隐性的私人医生。当记者问及卫生行政部门以后会不会出台有关扶持私人医生的文件时,该工作人员回答说,私人医生的发展空间应该是有的,至于什么时候出台相关文件,他就不知道了。
  
  社会学家:要想普及至少得10年
  北大社会学系夏教授说,目前有些城市的一些医生为少数高收人人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医疗保健或给予必要的指导,并按年或按月从病人那里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趋势,但这不能称作真正的私人医生。
  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私人医生是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制联系在一起的。私人医生不仅有行医权、处方权,而且还掌握着病人医疗费用的报销权。
  夏教授说,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公民都有私人医生。无论在私人医生那里看病还是通过私人医生转到大医院就诊,所需费用都必须由私人医生签字后再由保险公司报销。由于私人医生权利较大,所以对其行医资格认证要求特别高。
  目前,中国医疗保健体系既包括大病统筹、医保、社保,又包括公费医疗等,另外,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医疗保险。由于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没有做到全民保健,因此中国要想普及私人医生,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如果有些医生不通过有关部门的同意和批准,私自担任私人医生,是不允许的。因为很多医生的医疗水平、职业道德等均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证。尤其对于一些非法行医机构及一些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游医,巧嘴滑舌、医术拙劣,广大民众更要提高警惕。
  
  旅外人士说:私人医生很普及
  
  美国:私人医生并不是随叫随到
  曾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现任某集团总裁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在美国,居民一般是通过保险公司来选择自己的私人医生的。她说,当她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给她提供了一份有6 000名医生情况的介绍说明书,供她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医院和私人医生。另外,她还可到医院档案室调阅该医生的所有信息,如个人档案、从医经历乃至违反行业规范、责任过失等行为,这些都在其个人记录上有所体现。
  孙女士说,美国的私人医生并不是随叫随到,而是你生病时先和他预约;如果他觉得你的病情比较严重,他解决不了,他会给你推荐能有效治疗你疾病的医院或医生。
  如果医生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如索要“红包”)而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一经查实,其营业资格就会被终生吊销,所以,在国外就没有送“红包”、拿回扣等不正常现象。
  
  加拿大:到诊所去找私人医生
  多年前移民到加拿大的何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加拿大的私人医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随时到家看病,只是一个小诊所,一般只有一个全科医生和一个接待员。如果你身体不适,往往先找一个诊所看病,感觉某个医生水平高,服务很好,就认做私人医生,有病常去。因为他了解你,有你的档案(加拿大的病人都没有病历),放心些。直到你认可他并有一定的感情后,他或你可提出签家庭医生的条约,有了这个条约,政府会每年补贴一些钱给他。
  据何女士介绍,定居加拿大后,她和爱人、孩子每次看病都去一家诊所找他们的私人医生。如果需要医生到家里看病也行,需额外收费。倘若医生认为你的健康有问题,他会给你开单子去大医院检查,但需要预约,有时要等一两个月以上,除非他认为你的病很严重,他会出面联系大医院,这样很快能就诊。由于加拿大有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看病不用花一分钱,所以人们身体稍有不适就会去看病。
  
  我国现状: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人医生
  
  南京万嘉医疗保健中心邱经理
  我们中心是在“非典”过后才成立的,经营情况很好。主要的顾客是企业的经理、政府高级官员、IT精英、私营业主等高收人人士,中心实行会员制服务,每个会员须交纳一定的人费用和年费,方可享受相应的私人医疗服务。中心推出了两个不同档次的服务套餐:个人卡,年费1 888元。这是中心目前主力推荐的服务套餐,会员可以享受专家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中医理疗、特约上门服务、每年一次的详细身体状况检查、全面的医疗代理服务等。还有一种家庭套餐,年费为3 888元。
  中心除了自己配备了3名专职保健医生,负责会员平时的保健咨询服务,还聘请南京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为会员服务,可以帮助会员提前预约专家,实行“挂号、候诊、划价、缴费、检查、拿药”全程陪同服务。
  中心有一会员为私营业主,有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易诱发肝硬化、冠状动脉硬化、脑梗死等并发症,隔三岔五他便要去大医院就诊。排队、挂号、候诊、划价、取药……一去就得折腾2~3小时。他无意中看到保健中心的广告,毫不犹豫地掏1 888元人会。现在,他不但看病花费时间少了,医药费也少了不少,还享受到了权威专家的周到细致的服务。于是,他见人就讲:“物超所值,物超所值。”
  中心的特约专家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医生,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对会员回访和上门服务,想要就诊都得提前预约,当然,有紧急情况例外。中心建立了会员的医疗档案,对会员进行跟踪服务,平时大量的保健咨询工作都由中心的保健医生去做。
  邱经理说:减少琐碎的医疗手续和排队,细致耐心的服务,相应的权威专家服务和医生上门服务,是吸引会员的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