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与她作对

作者:鲁龙光




  一天,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子来找我咨询。她拘谨地站在我的办公桌前,两眼乞求地看着我说:“鲁教授,你救救我吧,我简直要发疯了。所有的人都和我作对,我没法活了。”她瞪大眼睛伸出双手,就像我是她的救星。
  凭着心理医生的职业敏感,看得出,她属于那种小心谨慎、做事有板有眼的人。我倒了杯水给她,示意她坐下慢慢讲。
  “我叫王琴,中专毕业,,在建筑设计院从事制图工作。
  “算起来,我在制图岗位上千了20多年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惟恐自己工作不好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指责。在为人处世方面,规规矩矩,以诚待人。
  “没想到去年科室分来一个搞制图设计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干工作真是没说的,可我受不了她那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样子。有一次她正在操作电脑,我走过去站在她身后,也想学:—学,没想到她马上站起来,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说:让咱们的王大姐也露一手吧。周围的人哄的一声笑了。那次,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从机房出来的。
  “不久,我们单位进行内部改革,精简和分流富余人员。听说我们搞制图的也要裁去一人。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工作中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好几次出现了计算错误。更可气的是那个大学生还有意当着我的面说:这次裁减,先从老的开刀,说得我心里很难受。”
  王琴抹了把泪接着说:“鲁教授,您给评评理,她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我们设计院发展到今天,有我们老同志的心血啊,现在倒好,人老了,觉着没用了,想一脚踢开。我就不走,看能把我怎么样!”
  我边思忖着王琴的话,边试探地问她大学生说这种话,你还听到别人说过吗?”
  “没有。”王琴干脆地回答。
  “那你凭什么判定要精简你呢?”我反问她。
  “条件明摆着,人家是大学生,年轻漂亮、有文化、又懂计算机。我想精简的那个人肯定是我
  从王琴的这些诉说来看,她患了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定义为: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除了至亲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意卷入他人事务之中;行为畏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理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只要满足其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为了能让王琴的“心病”从根本上消除,我对她的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为自卑心理。经过病因分析,在心理治疗方面,我要求王琴做到:首先,要消除自卑感,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其次,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等聊天10分钟。第二星期,每天聊20分钟,同时与其中一位多聊10分钟。以后每星期时间递增。
  按照我的治疗计划,两个月后,王琴又出现在我的面前,她脸色红润了,眉目也舒展了。她告诉我,通过和大家交谈,感到自己以前确实是多疑了,现在和大家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也不感到孤独和自卑了。至于精简的事,也想开了。她表示,会正确地对待这件事以及今后生活中所面临除了 的各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