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他为什么执意要找男性伴?
作者:储兆瑞
这位男子是典型的同性恋。顾名思义,同性恋就是同性之间相恋,从性倾向的角度来看,被同性伙伴吸引称为同性恋倾向,被异性伙伴吸引称为异性恋倾向,双性恋是指同时被同性和异性伙伴吸引。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完全同性恋者,而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是完全异性恋者。中国性学者调查表明,有同性恋行为的人占成年人群的2%-4%,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占7%-13%。根据美国著名性学家金西调查表明,完全同性恋者在女性中为2%,男性中为4%。他把整个人群分为7类,即:绝对异性恋;以异性恋为主,偶尔有同性恋;以异性恋为主,同性恋占少数;同性恋与异性恋相等;以同性恋为主,异性恋占少数;以同性恋为主,偶尔有异性恋;完全同性恋,没有异性恋。我国性学者把同性恋分为绝对同性恋、相对同性恋和境遇性同性恋。像文中所说,那位中年男子可以称之为绝对同性恋,因为他对异性丝毫不感兴趣,尽管他奉父母之命曾违心地有过短暂婚史。我们在一些劳教、劳改场所调查过的一些女犯,则有境遇性同性恋者,出狱或解除劳教后回到社会上,同性恋就会减弱或中止。
究竟是什么决定人的性倾向呢?西方著名性学者贝尔和他的同事早在1981年就开展了最为广泛的研究。他们研究了979名同性恋男女,并配以477名异性恋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进行了4个小时的面访,询问他们少年期、青春期的情况以及性经历,然后用一系列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去分析形成同性恋或异性恋的原因。社会心理学认为,同性恋性倾向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事实上,贝尔的研究还表明,超过70%的女性同性恋者与男性有过性经历,而且大部分人都报告她们喜欢这么做,但是她们却更喜欢与女人做爱。
生物学者则寻找了同性恋倾向的生物学原因。1991年科学家列维研究了41名死者的大脑,其中19名为同性恋男性,16名为异性恋男性,6个为异性恋女性。他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角是大脑中能影响性行为的部分。研究还表明,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且基因组成也可以导致性倾向的产生。
对待同性恋的社会态度存在着从谴责到接受等各种态度,在我们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为负性态度。但近些年来,对同性恋的理论立场出现多元化趋势,包括谴责性拒绝、非谴责性拒绝、部分接受和完全接受。我国的态度已从过去的“犯罪”、“性变态”到2001年《中国精神病医学条例》第4版中正式降格为“性变异”、“性偏离”。1988年丹麦第一部《同性恋法》颁布,之后,西方大多数国家认同同性恋的现状。最近,美国一个洲已立法承认同性恋者可以结婚,美国每年6月26日为同性恋日,有数十万人大游行。
同性恋者的心理困惑不在于同性恋本身,而在于社会上人们的态度,把他们看成“另类”,也有少数人祈求治疗。一般可采取倾诉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厌恶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团体治疗,或荷尔蒙疗法。总之,整个社会的认识正在朝着对同性恋宽容、宽松的方向前进。作为同性恋者,不必自责自怨,应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明智而健康的选择,以享受常人一样的愉快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