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棋圣吴清源
作者:余 玮
围棋天才少年
吴清源的父亲曾留学日本,虽专修法律却对围棋深感兴趣,但他肯定不会料到,自己的这一爱好会成为儿子吴清源一生的追求。
吴清源和棋谱一接触,就着了迷,早晨一起床就坐在桌子边打棋谱,整天打看棋谱忘厂吃饭,也忘了睡觉,打完了中国名棋手的棋谱,父亲又将从日本带回的棋谱拿出来。见他的棋艺大有前途,父亲又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
其时,北京有一家名为“海丰轩”的茶馆,当时中国的一些一流棋手,如顾水如、汪云峰等人常在那里下棋。为了让吴清源在棋艺上增加见识,父亲便带他来茶馆看棋,请高手指点一二。天资过人的吴清源在名家面前表现不俗,很快他的名气就在北京传开。
1924年,父亲因患肺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当时吴清源年仅11岁。为了维持生计,吴清源常在一家名为“来今雨轩”的店中下棋,在那里他连战连胜,多次得到过砚台、花瓶等奖品。神童下棋连胜佳话广为流传,人们都称他为“围棋天才少年”。
12岁时,吴清源第一次与日本人下棋。开局吴清源一直被动,陷入苦战,中盘以后,杀死对方几子,最后他以六目胜出。当时观棋者中有一个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他把对局情况告诉了日本棋手濑越宪作。这两人后来促成吴清源赴日学棋。
“歪理邪说”杀遍日本棋坛
1928年10月,14岁的吴清源到了日本,在名棋手濑越宪作门下学习棋艺。在日本第一次下棋的对手是条原正美四段,他在日本棋院的大赛中刚取得冠军,对于当时还没有段位的吴清源来说,这次较量也是段位确定战。吴清源执黑先行,共下了3天,结果他中盘获胜。
由于吴清源是中国人,在“二战”及其后的很长时间里,只能参加一些报社为他举办的特别棋战,过着动荡的棋士生活。从1933年到1946年这13年的时间里,先后10次举办这种棋战,挑选当时最知名最耀眼的棋星与吴清源进行十盘决胜。这种十番棋以多胜四局者为胜出,可以迫使败者降低段位,以此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因而俗称升降赛。按照日本围棋传统,在升降赛中被迫降级乃是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在这13年中,除与棋界元老雁金准一之战,因为主办方考虑到雁金的名誉而在吴清源4:1之时强行中断比赛之外:,吴清源全部获胜,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成名人物全部降级,有的还降了两级。从而也创造了一个“天下无敌”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
虽然吴清源棋战成绩之彪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真正奠定他在棋坛霸主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自幕府时代起日本围棋形成了许多棋理,这些棋理逐渐演变为一种棋手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吴清源提出了排除一切清规戒律,注重全盘掌控不计局部得失的围棋思路,在棋界引起轩然大波。棋界权威们无不视之为歪理邪说。于是,在1933年迎来了与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对局。
47岁那年,吴清源参加第三次日本最强手决定赛,锐气未减当年,夺得锦标。这是他最后一次光荣之战。这年8月的一个下午,他过街道时被摩托车撞倒。全身多处骨折,大脑受震,经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这一打击,他再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已经力不从心了。
人与围棋的“调和”
多少年来,在人们的习惯里,胜负是围棋最终的指归,“和为贵”的思想在这个领域是站不住脚的。吴清源在经历了擂争十局棋的风风雨雨,在他耄耋之年提出了“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的观点,重新解释围棋对于人类的存在意义。在棋盘上,“调和”每个棋子作用的那一手,才是恰到好处的妙手。其实,这也是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追求,他晚年的事业就是潜心研究和推广"21世纪新布局”。金庸先生曾说:“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竞技项目上升为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步人老年的吴清源多次在公众场合讲述他的观点:“20世纪的围棋是局部的,而21世纪的围棋是全体的。21世纪的围棋要放弃局部,21世纪是新的世纪,需要新的布局。日本围棋在德川时代给引到胜负上,提倡功利性,这是不好的。在思考人与围棋的神奇关系时,人类不能不谦虚,同时也不能不自由,要在广阔的世界中谋求和谐。”吴清源是将中日两个针锋相对的围棋理念融会贯通的天才,他独树一帜的“调和”理论,标志着围棋艺术的至高境界。
清癯,一对大耳高过眉,低垂颈,神态宁静淡泊,吴清源给人的第一印象宛如修炼多年的高僧。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与他那文静的外表迥然不同,在他内心深处,蕴藏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热情之火。围棋对于吴清源来说,就是他信仰的宗教,在这个彼岸世界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生活中的吴清源沉默寡言,从不嬉戏,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对于金钱、名利也很淡泊。正是这样的人生修炼,才使他一次次度过他生命中的重重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严重的肺结核,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漂泊和清苦,遭遇车祸后的精神错乱和棋力的下降,都在他的静心修炼中化成笑谈。
人们欣赏大师出神人化的围棋造诣,景仰大师高深的人生境界,仿若见证大师孤身漂泊异国他乡遗世独立特行炼其坚毅的人格,不畏万难追求真理修其高尚的情怀;更为叹止的是他对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生命智慧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