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宫腔镜,尽显“宫内”真面目

作者:郑惠方




  年过半百的单女士,绝经已有3年,近来因阴道多次少量出血,先后去了医院就诊,做过B超、宫颈刮片及诊断性刮宫,均未发现异常,经服用止血药和抗生素也无甚效果。一周前她又到某院就诊,医生为单女士做了官腔镜检查,发现子宫角部有一个很小的菜花状新生物,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即在镜下取了活体组织送做病理检验。一周后,病检报告出来了,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
  宫腔镜,与膀胱镜相似,都属于内窥镜。1869年有医生首次使用膀胱镜观察官腔病变,以后宫腔镜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实践和改进,现已发展成轻巧精致、操作灵活、图像逼真清晰,并可在电视显示屏上显示、供多人观看、会诊的检查仪器,它是一种无创伤的、可反复施行的重要的官腔疾病的辅助诊断设备。
  以往,对子宫出血或可疑子宫内膜癌等患者,医生只能用探针探查官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用刮匙刮取宫腔内组织做病理检查,有时因病灶小难以发现病变。据报道,即使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刮宫也只能刮到宫壁的75%-80%,尚有20%~25%的宫壁被遗漏。倘若,病灶较小,就有可能因漏刮而漏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约为5.6%-9.6%。而官腔镜检查则不然,不论病灶大小都能一览无遗,无论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还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等,都能在镜下显现,并可在镜下对病变组织做活检,因而使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显著提高,有一份资料报道,6例诊刮漏诊的病灶小于0.5厘米的内膜癌,均可通过官腔镜检查确诊。此外,宫腔镜检查还被应用于女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及宫腔内异物等疾病的诊断,幼女阴道出血或明道内异物的诊治也少不了官腔镜的帮助。
  现代宫腔镜配备有多种辅助器械,除作诊断之用外,还可通过这些器械进行直视下宫腔内手术,如子宫内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的摘除术、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切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及困难的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等。以往,在上述疾患中、,有的需剖宫或切除子宫。宫腔镜手术,使患者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与创伤,而且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已成为宫腔内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
  官腔镜检查通常无明显痛苦,检查时患者仅感到下腹胀感或隐痛,但都能忍受,对精神较紧张或需行镜下手术的患者也可采取阻滞麻醉或静脉麻醉。官腔镜检查,一般在门诊进行,检查完毕即可回家。需行官腔镜下手术者,虽需住院,但住院时间短,术后3~4天就能出院回家。
  宫腔镜检查,虽有上述种种优越性,但和其他内窥镜检查一样,也有自己的禁忌症:子宫活动性出血、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炎证及较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患者则不宜采用。术前应常规测量体温,做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方可行官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