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症状消失≠疾病治愈
作者:王慧君
汤姆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等待做心、肝联合移植手术。这是惟一能挽救他生命的治疗手段,虽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由于捐赠器官迟迟没有到来,他那病态的青铜色躯体终究没有敌过病魔,55岁的汤姆还是命归黄泉了。
然而,汤姆的死完全是因为20年前的误诊而造成的。当年才30岁出头的他,因为性欲丧失,同时关节疼痛而就医,医生给他测定了与性欲有关的睾酮,发现其水平极度低下,于是,就事论事地给他用了睾酮和治疗关节痛的抗炎药。这些药似乎很管用,他的性欲恢复如初了,关节也不痛了。一句话,症状消失了。
不过,渐渐地,汤姆的肤色变深了,体力也大不如前,多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腹部也渐渐膨隆,这才来到了医院。后来,终于拿到了一张迟到了20年的诊断书——遗传型血色病,可惜为时已晚。
遗传型血色病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其特征为铁代谢紊乱,导致组织内沉积了过量的铁,长此以往,可引起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心脏和关节病变等。例如,垂体内如果沉积了过量的铁,就会影响睾酮的分泌,使男性性欲降低;如果铁的沉积发生在关节腔内,就会引起骨关节炎;如果皮肤组织内沉积了过量铁,就会令肤色加深。汤姆就是这样一步步遭到危害的,最后出现了心力衰竭和肝硬化。
如果在汤姆初次就医时,接诊的医生能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如此年轻的人会突然发生性欲丧失?从而使诊断得以明确,并予以正确治疗,那么汤姆也就可以免于一死。然而,在他第一次出现症状时,竟然没有人想要探究一下深层的病因!
更为不幸的是,汤姆的故事可能并非个别现象。门诊医生每天要接诊很多病人,所以他们花在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医保制度也制约了医生开出更多的检查;再者,病人上门看病,求的是尽快解除症状,所以医生也面对着这样的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痛苦。至于透彻地了解和分析症状,回顾和搜索与症状相关的所有疾病,然后进行全面考虑,并对症状进行深一步的观察和推断,最后才提出若干的可能性诊断,等等,就难以做到了。于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血钾过低是吗?给你补充点钾就是了;胃痛?给点制酸药;有抑郁症?试试百忧解吧。而且常常是,医生开出的那些处方在短时间内的确“药到病除”:病痛缓解了,各项化验的指标也趋于正常,现代医学还真的很神。此时,医生为自己的医术感到得意;病人呢,自然也感恩不尽。因为这正是他们期望的呀!做一两个化验明确“诊断”,然后拿到一张处方,就与病痛说“拜拜”了,多省事。
然而,医生如果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他就等同于一个药商了;病人如果以为症状的暂时消失就是疾病痊愈,那么他也不是一个理智的病人。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在遇到无法解释的症状时,他应该努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探明它的根源,而不是只给病人一张处方,将病人打发走了事,“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是、也将永远是医生职业所需具备的品质;一个知识经济下的现代病人,对自己疾病来龙去脉也尽量要做到“知根知底”,做一个细心的病人,既不无端猜疑,也不自欺欺人,在某些情况下,症状消失有时并不意味着疾病治愈了,如果贸然停药,或取轻漫态度,那么得到的常常是疾病的再燃或更为严重的后果。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