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宇航员
作者:吕 斌
(一)
宇航是一种特殊的工作,肩负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人在航天过程中,要能经受低气压、加速度、噪声、振动、失重、宇宙线、高温和低温等各种变化,同时还要执行各种特殊的工作任务和进行技术操作。因此,当一名宇航员,在身体条件、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身体方面,要求宇航员的心血管功能良好,前庭功能稳定。这是因为航天飞船进入轨道后,人体处于失重状态,正常的血液分布被打乱,大量的血液涌向胸部、头部,大部分血液淤积在上半身,从而影响了血液循环的正常调节。由于血液失去重量,心脏推动血液流通只需原来四分之一的力量,时间长了,心脏肌力便会减退。在失重状态下,内耳前庭器官受到的影响也较大,容易出现定向障碍、前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空间运动病的症状。航天实践也表明,宇航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病率比较高。
宇航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1959年,美国为“水星计划”选拔第一批宇航员的标准是:①优秀的军用喷气式飞机驾驶员。②经过高空高速、复杂气象飞行环境的锻炼,驾驶技术高超的飞行学校毕业生。③有1500个飞行小时以上的经验。④身体健康,40岁以下,身高不超过1.80米。⑤有工程学及其他学科方面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在510名具备上述条件的试飞员中,经过层层考核、筛选,最后只选拔出了7名宇航员。随着航天工程技术的发展,宇航员的选拔标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1962年,美国在为“双手星座计划”和“阿波罗计划”选拔第二、第三批宇航员时,已不强求必须是试飞飞行学校毕业生,只要是一般飞行员(包括民航飞行员)就可以了。 虽然如此,选拔驾驶飞船的宇航员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为了进行太空科学试验,还需要把科学家载入太空,于是,选拔标准又做了相应修改。美国前三批宇航员的选拔标准侧重于飞行经历,学历占次要地位。 1964年,美国在选拔第四批宇航员时,连飞行员这一条件也不强调丁,重点强调学历,要求候选人具有医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并需经美国科学院考核。为此,美国航天局从400多名提出申请的科学家中选出6名,作为科学家宇航员。
(二)
航天飞机的出现,使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1976年,美国选拔航天飞机的宇航 员,鉴于航天飞机的性能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他们把宇航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驾驶宇航员(包括指令长和驾驶员),主要的任务是驾驶航天飞机。这些人必须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和出色的试飞员,必须具有2000个小时以上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经验,必须具备工程学、物理学或数学方面的学士学位,学位更高者,则优先考虑。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体检查,符合美国航天局规定的I类体检标准。显然,对这类宇航员的选拔要求,比过去更严格了。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二次试飞的指令长乔·恩格尔上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是一位优秀的歼击机驾驶员,战后从事了多年的试飞工作。他曾驾驶“X-15"火箭飞机试飞16次,有10000小时的飞行记录。第二类是科学家宇航员,或称“飞行专家”宇航员。他们的任务是协调飞行计划,安排具体工作,进行舱外活动,处理特殊装置,管理科学仪器,以及协助他人完成一些临时性的任务。他们必须具有工程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和地质等学科学士以上的学位,体检符合航天局规定的Ⅱ类体检标准。1978年挑选“飞行专家”宇航员时,实际上还考虑了候选者所具备的飞行知识。如女宇航员朱迪思·雷斯尼克博士是一名导弹工程师兼神经生理学家,黑人宇航员、飞行专家布鲁福博士是研究飞机的专家,他们都具有较全面的飞行知识。对于具有飞行经验的候选者,则优先考虑。如天文学家卡尔·赫奈泽具有1900小时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记录,同时发表过大量关于天文学的论文。1943年出生在上海的香农·露西德是生物化学博士,多年从事致癌化学物质的研究工作,她持有商业飞行员的执照,虽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仍被录取。“飞行专家”宇航员的工作比较艰苦,平时要具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30岁的女宇航员、地质专家凯思林·沙利文博士,曾领导一艘海洋调查船,考察过沿纽芬兰大陆架以东的大西洋中最古老的海床。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杰夫·霍夫曼曾驾驶一条只有30米长的小船横渡北海,领导过一个考察队登上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一个大火山岛探险。根据上述要求,1978年美国挑选了35名宇航员,其中 20名是“飞行专家”宇航员,15名是驾驶宇航员,这些人都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飞行专家”宇航员中只有5名没有飞行执照,驾驶宇航员都接受过理工科教育,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第三类是“专家”宇航员,从事机舱内空间实验室的各种特殊研究工作。这些人并非职业宇航员,而是临时到空间工作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因此,他们的选拔标准与驾驶宇航员和“飞行专家”宇航员都不同。虽然他们也要经过选拔,但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一般标准是:47岁以下,身高1.5- 1.9米,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在科学和工程方面有突出才能。显然,这类宇航员的选拔标准比前两类宽,选中率也比前两类高。
(三)
经严格挑选后,合格的宇航员真可谓佼佼者,但他们并不一定都能上天,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训练合格了,才能正式成为宇航员,担负起具体的航天任务。美国和俄罗斯都有专门的宇航员训练基地,那里训练设备齐全,既是宇航员训练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宇航员的训练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两部分。一般训练是每个宇航员都参加的基础训练,包括体力训练、飞行训练、学习理论知识、适应航天环境、掌握操纵技术和救生方法等内容。特殊训练是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进行的专门训练。宇航员进入太空前,均需在模拟装置里训练1000个小时以上,反复熟悉将要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的试验。由于宇航员分工不同,所以训练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宇航员是经过专门部门精心选拔和严格训练的特殊人才,是用黄金和先进科学技术培养出来的现代社会的“特殊宠儿”。如此看来,一个普通人要想“登天”,岂不是痴心妄想?其实不然,随着航天工程技术的飞跃发展,当宇航员的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1981年4月航天飞机试飞成功以后,许多异常的飞行因素影响已逐步减少到为一般健康人所能耐受的程度,同时,载人航天费用也在不断降低。这就给普通人上天创造了条件,普通人将来也可作为“乘客”到宇宙轨道上去观赏太空风光。可以预料,载人航天飞机将从少数人的职业活动逐步转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活动。宇宙空间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飞行员、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可以“上天”,这已不是梦想,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