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母亲90岁
作者:陈根生
首先,母亲有一个科学的生活方式。母亲晚年生活很有规律,夏天早上6时半起床,冬天迟一点,但都是晚上8时左右上床,不起早不带晚,不管晚上有多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她也绝不肯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虽然早年在市井社会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未沾染不良习气。左邻右舍那些老姐妹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抽烟的,有的还烟酒双管齐下。我的父亲抽水烟,50岁就患上肺气肿,64岁就过世了,惟有母亲“出污泥而不染”,她不碰烟,不沾酒,渴了喝几口白开水,累了躺在藤椅上“且且腰”。在膳食方面,玉米糁、菜糊面、荞面饼、山芋粥之类是她老人家的最爱,而坚决拒绝大肉、大鱼、大油、大糖,无论多稀罕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动一两筷“尝尝”而已,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特别值得炫耀的是我们家饭桌上常常绿意婆娑,野菜飘香。就说吃粥的小菜吧,不是炝萝卜,就是拌蒲芹叶,不是烫大蒜叶加花生米,就是拌胡萝卜缨子,不是盐渍香椿头,就是荠莱拌虾米……随着时节不断翻新花样,反正大半是母亲的杰作。
母亲有一双闲不住的手。母亲认为,人还是手里有点事做做好。于是,淘米洗菜她抢着去,洗衣机一停她抢着晾衣服,衣服一千又抢着去叠;夏天摘藿香薄荷叶送给女儿、孙女泡茶,冬天哪家包春卷、包饺子她就去帮着拣荠莱做馅儿,她包得又快又好,一眼望去如同机器做出来的一样;女儿、媳妇织毛衣,她帮着绕毛线球,仅仅是帮我那口子绕的毛线球就装了两大筐!母亲是有事抢着做,没事找事做。当年,我们家祖孙三代八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亲一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真是从“眼睛一睁”忙到“晚上熄灯”。
母亲还有一个“话疗”的好方法。中医自古就有“话疗”的说法。与人说说话,聊聊天,确实能解闷祛火,释放了心中的块垒,分散了注意力,平和了心态。所以,母亲每天都要一步一步地下楼去,和楼下小店老板娘、邻居们说个话,聊个天,东扯西拉,中心话题是没有的,图的就是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母亲从不打牌,少看电视,她把时间大都用在和人交流沟通上。平时,不是上女儿工作的医院,就是去孙女上班的新华书店,反正,医院的人、新华书店的人全都认识这位常带小食品给他们解馋的慈祥奶奶;要不就是三天两头回到我们原先居住的老巷子里去找老邻居说个悄悄话。
母亲有一颗永远绚丽的爱美之心实在难能可贵。母亲个子不高,精明能干,年轻时秀丽端庄,年老了也是清清爽爽。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我们身上衣服补钉都打在里面,外面看上去挺顺眼,母亲做事从来就是:做,就要做好、做美。所以,巷子里的人都啧啧称道:陈家的孩子走出来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母亲非常爱花,她时常摘些野菊花、野蔷薇之类回来插瓶,或者向熟人家要些月 季、桂花、腊梅、一串红什么的,反正一年四季,我的书桌上少不了新鲜艳丽的瓶花,我们家小小的客厅里总是飘逸着清新的花香。母亲说,没事看看花,眼睛也舒服,心情也亮堂。母亲还喜欢让我们带她去公园,徜徉在鲜花绿叶之间,在大自然中,母亲似乎一下子就年轻了许多,笑容也显得格外灿烂。
母亲更有一份永不衰竭的牵挂特别使人感动。母亲有孙子、孙女、外孙女、曾外孙十来个。人都说“隔代亲”,这不假!当年为生活日夜奔波,儿女们难免照顾不周,能给他们吃个饱肚子就是托老天的福了;如今生活不愁了,条件好了,也有时间来照顾孩子们了,于是,母亲的这份关爱便由隔代的晚辈来享受了。平日里,不是买两只鸡腿送给这个曾外孙,就是留些好点心给那个外孙女,要不就是打电话给儿子、女儿一个劲叮嘱:“多给伢儿打打电话问问冷暖,不能让伢儿感到孤单,他们十几岁就一个人在外也不容易。”她自己则自奉甚俭。人家常问:又不要你烧饭,又不要你接送伢儿上学,你这日子怎么过的?母亲回答说,我呀,是无事忙,从早到晚我还真很少坐下来歇息,一天也不知忙些什么就这么过来了。其实,母亲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母亲的心里总有一份永不衰竭的牵挂,总是充满关爱晚辈的温暖阳光。
母亲90岁是我们做儿女的幸福和荣耀,90岁的母亲是我们这个普通平民家庭的一道亮丽风景!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