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老年人,学学心理困境“境逃术”
作者:王传钧
(1)回避法。当人陷人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这主要是因为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转移到其他刺激上,引起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摆脱了心理困境。俗话说“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因此,当您在生活中遇到某一心理困境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主动回避,不要在导致心理困境的时空中久久驻足(或忧心忡忡、犹豫不决)。比如,家里的事儿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赶快出去散心、找知心朋友聊天;身患绝症者切记别去医院看望重危病人;以一种决断态度来“逃避”无望恋情的深深困扰(这里的“逃避”是主动摆脱,不是消极的那一种);自己喜爱的鸟儿(或狗、猫等宠物)死了,不要过度伤心,要及时地凋整心态,把“目标”再投向比它还好的宠物身上等,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以上这些可算作是客观回避法。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本能的潜抑机制,忘掉或不去想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您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您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当然,最好是大家也都支持您干这件事,并能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或鼓励),所谓“一心不可二用”,道理就在这儿。
(2)转视法。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回避的。有的时候,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从某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心理,这时,人便陷人心理困境;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进而豁然开朗地走出心理困境。
有个故事很有哲理性,古时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二儿子晒盐。为了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下雨,老太太又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啊?于是,又为二儿子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雨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个个儿一看,您就没有忧愁喽。”果然,经智者这么一解释,老太太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变愁为欢、心宽体健起来。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看问题,常常会使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
(3)自慰法。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那只狐狸便不再感到苦恼了。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却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儿:社区里评“五好家庭”,不能每家都评上,您为此而茶饭不思也太不值了。要知道,这次评不上还有下次呢。再说,只要儿女孝顺,又有和和美美的夫妻生活就不会掉价,您又何必为此大伤脑筋而愁坏身体。新找的老伴无情地分手而去,也好!跟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真成了婚,说不定还要连累儿女倒大霉呢,早跟她(他)“拜拜”,岂不是免去后患。儿媳的自行车丢了,嗨,这年头,谁还没丢过车子!就当她这月的奖金没发过,何况“破财免灾”,只要您全家平安、健康,那不就是福气吗?
这自慰法不就是“精神胜利法”吗?正是!要知道,在某些时候,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因为,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那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积极地摆脱心理困境,追求精神胜利。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总比让自己垂头丧气、痛不欲生、精神恍惚地去面对老年生活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