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急性心梗,心脏何以不报警

作者:杨 锋




  天上午,朋友老陈被老伴搀着走进诊室,一我看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连忙让他躺
  到诊断床上。他说:“我身上困乏得很,懒得动弹。”我摸摸脉搏,细弱而不规则,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老陈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难道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了吗?
  事不宜迟,我急忙给心电图室的蔚医生打电话,要他带上心电图机速来。不一会儿,蔚医生快步跑来了,为老陈做了心电图,发现病理性Q波和ST段抬高,提示为心肌梗死。经过及时采用溶栓治疗及其他抢救措施,才使老陈脱离了险境。进一步检查证实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针对病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老陈才渐渐康复。
  老陈出院前一天,我去病房看他,陈嫂说:“要不是发现早,治疗及时,恐怕早没命了。杨主任,得了急性心梗不是疼得要命吗?老陈咋会一点也不疼呢?”
  我解释道:“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或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之久,胸口好像有块大石头压住而喘不过气来,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缓解。但有1/6-1/3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这些典型的症状,因此常常造成误诊。
  “心脏是一个有疼痛感觉的器官,为啥会出了问题而不发信号呢?这是因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造成的。这种情况多见于:一是心脏病的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二是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个所以然,掩盖了病情。三是无痛性心梗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往往累及多级血管,可从冠状动脉主干直到微小动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因病变范围广,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病人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四是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这类病人中,有的表现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主,有的是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有的发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所以说,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一点儿也不能小觑。”
  陈嫂听了倒吸了口冷气,说:“哑巴蚊子咬死人,这话儿一点也不假。看来有了病不痛也不是好事。我想问问,得了无痛性心梗怎样才能早知道呢?”
  “无痛性心梗也并非一点征象没有。”我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身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时看医生,做心电图等项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