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漫话血压测量

作者:薛 东




   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都有明显增长,原因当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整个社会对高血压病及其危害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系统和肾脏疾病的主要诱因,测量血压已是常规体检必查的项目。在现代生活中,血压计也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保健的必备品。小小血压计侵用起来很方便,可有多少人会知道它的诞生和逐渐完善的漫长过程呢? 早在大约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脉象与病症之间的联系。如果触到一个人脉动强胀,难以压息,则日后必有中风之危。说明人类从那时起就开始了针对高血压与脑卒中之间因果关系的观察记录。
  公元1733年,英国博物学家史蒂芬·霍尔思第一次成功的记录到了动脉压力的具体数字。霍尔思牧师和助手将一匹马捆倒在地,找到左侧股动脉,在结扎住动脉两端后将血管切开并将一根铜管插入动脉,铜管的另一端连接着一根长9英尺的玻璃管,玻璃管被垂直吊在旁边一棵树上。随着松开被结扎的动脉,霍尔思牧师看到血液在玻璃管里上升,最后稳定在大约8英尺的高度。这时,动脉压力与8英尺高的血液的重力相等。至此,人类终于迈出了测量血压的第一步。
  尽管霍尔思牧师用同样的方法还测量了许多种动物的血压,可医学界并没有立即照搬。幸好如此,不然病人就会为测血压而冒很大的危险,医生诊所的屋顶也会比现在高出许多。
  在后来的100多年里,人们用比重比血液和水都大得多的汞来平衡液体压力,并且研发了许多种能够感受脉搏波动的仪器。1876年,奥地利医生旺.巴斯克在这基础上研制出了第一台小型方便的血压测量装置,它包括一个气球以及与气球相连的垂直汞柱。如果将气球放置在手腕部位的动脉(桡动脉)上,并对气球加压,气球下的动脉就会受到压迫,同时压力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液体汞升高的尺度衡量出来。压到一定程度后气球下动脉的搏动就感受不到了。这种情况下,汞柱的高度就比较确切地反映出血压的数值,准确地说是心脏收缩压(即通常所说的高压)的数值。这种方法与动脉内直接测量相比并无肌肤损伤和皮肉痛苦,容易被人接受。通过大量病人的血压测量,巴斯克医生很快发现:收缩压愈高,得中风病的危险性就愈大,结论与古人暗合。
  1896年,意大利医生瑞旺·若其设计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与现在医院里使用的血压计就已经非常接近了。他是将水银柱所连接的充气袋缠裹在被测试者的上臂,给充气袋充气加压到一定程度,手腕上的脉搏就会消失,相应的收缩压也就可以从水银柱上读出来。到此时为止,用触诊的方法还只能测量到收缩压。
  1904年,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克若科夫发现,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充气袋下面动脉的跳动,在充气袋内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动脉跳动的声音消失。这时慢慢打开气门,袋内压力下降,在与动脉压相等的时候,脉搏的声音便可通过听诊器听到。最初的一声铿锵有力,那便是心脏收缩时的压力;继续减压,就会听到脉跳声渐弱,与第一次弱音对应的水银计读数,就是心脏舒张时的压力。医学研究很快发现分别测量、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重要意义。因为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反映着体内循环系统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心脏与血管系统内血流动力关系的不同。
  今天,多数医生所用的依然是100年前原始造型的改良,只是体型小了很多。尽管使用血压计的熟练和准确程度与使用者的经验成正比,但血压计本身却会因年头增长而出现障碍。因此,经常检查、校准血压计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