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话说三寸不烂之舌
作者:民 成
三位一体好功夫
舌由粘膜和舌肌组成,在人体中起到人体镜子、品味先锋和发音助手的作用。
舌的表面是粘膜,在舌背表面形成很多乳头状隆起,称为舌乳头。若在显微镜下观看,舌乳头按其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分副是丝状、叶状、蕈状和轮廓乳头。数量最多的是分布于舌背和舌缘的丝状乳头,丝状乳头表面的上皮细胞不断角化,脱落后与食物残渣混合,附着在舌的表面,形成一层薄白的舌苔。中医认为,舌是外露的内脏,通过经络与内脏相连,内脏的病变、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舌上表现出来,故中医将舌作为人体的镜子,其独特的舌诊可诊断出很多疾病。
在舌体上分布有很多味蕾,承担着品尝味道的先锋作用。味蕾呈卵圆形,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细胞位于味蕾中央,顶端有一群味毛,以味孑L通于口腔。支持细胞则分布在味蕾周围,起保护味细胞作用。在味蕾内和味蕾下方及其周围,有很多微细的神经纤维。当溶于唾液中的食物与经味孔与味毛接触时,味毛将食物的刺激转化为味觉信号,再通过神经纤维传人大脑皮层,就使人产生了味觉。味觉通常分为酸、咸、苦、甜4类,有趣的是,不同味觉在舌体上的分布各有侧重,酸觉集中在舌缘,咸觉在舌缘及舌尖,苦觉在舌根部,甜觉在舌尖部。味蕾在儿童分布很广泛,故儿童怕吃苦的食物、药物与此有一定关系;老年人味蕾减少,味觉往往不敏感。
舌肌是舌的主要组成成分,舌外肌从舌体外进入舌内,包括颏舌肌、茎头舌肌和舌骨舌肌;舌内肌在舌内起止,有舌上下纵肌、舌横肌和舌垂直肌。这些舌肌在舌内纵横交错,因此,舌极其灵活,可做前伸后缩、左右侧弯、变厚变薄以及上卷下
卷等运动。当我们讲话时,舌肌的(缩和舒张使舌不断地改变位置,从而帮助我们准确
地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古时“两国交锋,不斩来使”,但为表示强硬,往往会割去使者的舌头,这样,使者回去就再也不能讲话了。
千奇百怪话病舌
正常人的舌体大小适中,舌质红润,舌苔薄白,但在罹患疾病后,很多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变化就会出现。
首先是舌的颜色发生变化。中医的舌诊仅看舌头的颜色就可以诊断一些疾病,如发热病人舌质红,苔黄;寒证者舌质淡,苔白滑;紫绛色表示邪热炽盛;绛色内热深重。另外,在猩红热时,舌边、舌尖出现红刺称红刺舌;中毒病人舌质紫暗,舌体肿胀称水牛舌;心脏病病人在紫暗的舌质上有瘀血斑,称紫斑舌;消化道功能紊乱,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可出现黑毛舌,其舌苔厚腻,苔上丛生黑毛;贫血、维生素B缺乏者舌面光滑如镜,称镜面舌。地图舌开始为一处或多处红色斑点,逐渐扩大成红色斑片,多处红斑相互连接成地图状隆起,呈黄色,而周围病变的组织呈亮红色。菱形舌炎是在舌的正中部出现1—2厘米大小色泽深红的菱形区,舌面光滑无苔,与周围有苔的舌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就是舌的形状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舌系带过短引起的结舌症,俗称“大舌头”。舌系带在舌的下方正中部位,过短则会限制舌的运动,讲话含混不清,通常一个简单的手术即可纠正。脑卒中病人之所以吐词不清,是由于一侧的舌肌瘫痪、舌运动不灵所致。肿胀舌是由于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发生水肿引起。皱襞舌是舌背有许多放射状或不规则的沟,使舌面外形犹如阴囊的皱襞,又称阴囊舌。阴囊舌可由遗传因素引起,故多见于婴儿;成人则多为维生素B族缺乏,或是粘液性水肿所致。
还有就是舌的大小发生变化,一般都是舌的体积增大,称为巨舌。巨舌有相对性巨舌和真性巨舌两种。相对性巨舌是舌本身并不增大,是由于下颌骨发育差,使舌相对显得增大所致。真性巨舌是舌真正增大,原发性巨舌是由遗传因素引起,有的巨舌病人还同时伴有脐疝等其他方面的异常。有的真性巨舌是舌内长有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引起,可通过手术将瘤切除,以恢复舌的正常大小。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巨舌运动欠灵活,言语迟缓不清,口唇也增厚,伴有呆小症和粘液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水肿性巨舌常伴发于血管神经性水肿、腔静脉阻塞、心力衰竭,肾脏疾病也可引起。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人可出现淀粉样变巨舌,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也可并发淀粉样变巨舌,可同时有牙龈溃疡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