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老年人如何摆脱失眠之苦
作者:鲁龙兴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对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所产生的不愉快体验。一方面,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超过正常睡眠的一半,即不超过4个小时;另一方面,由于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个体体验到一系列不愉快的感觉,包括担心、害怕、焦虑、忧愁、头昏、记忆力衰退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老年人的失眠主要包括3种类型:第一种为非病态失眠。如个体进入老年期之后,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跨时区的旅行而减少睡眠时间;因更换睡眠环境而造成的境遇性失眠等。这些仅引起较少而短暂的主观不适。第二种为病态假性失眠。个体持续1周以上具有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的主观体验,但实际上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减少,因而又称缺乏睡眠感。第三种为病态真性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入睡困难指入睡所需的时间比平时多1个小时以上。早醒是指比平时提前醒来1个小时以上。而易醒则是在睡眠过程中比平时觉醒次数多,且不能很快再入睡。
失眠的原因极为复杂,人们的看法各异。一为神经能量消耗说,认为失眠是神经能量消耗过多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衰弱造成的。过度的心理负荷以及过度的情绪反应都有可能导致神经能量的损耗,这种损耗必然使人感到十分疲惫,从而导致整个神经系统功能的衰弱。二为内抑制弱化说。人的内抑制是人体发育中出现最晚,也是比较脆弱的神经调节功能。失眠者的性格不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和缺乏自信,就是主观、任性、急躁、好强和自制力差,这些都可以解释为内抑制过程弱化。内抑制过程弱化使大脑处于过度兴奋而又极易衰竭的不平衡状态,大脑功能的衰退又造成对皮质功能的失控,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紊乱,因而导致失眠。
另外,个体之外的物质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失眠。服用兴奋剂、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及咖啡;睡前过饱、饥饿、口渴;睡眠环境太吵、太闷热以及床位的变动;个体内生物钟与社会钟的不协调等,都有可能造成失眠。
治疗失眠可以试试日本的“家庭森田疗法”。此疗法分为4期。
第一期为卧床自疗。在家里自辟一个静室,一个人独处此室,保持绝对的安静和卧床。除了洗脸、吃饭、上厕所之外,禁止会客、读书、谈话、抽烟和听收音机等一切活动。在此期间,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但绝对不能采取任何措施来减少痛苦,只能默默地忍受。在不长的时间里,痛苦会突然消失,精神会立刻爽快起来。此期为4~7天。
第二期为轻工作期。在此期的3~7天内,仍要禁止自己外出、看书,不能与别人过多交谈。白天可以在室外做一些轻微的劳动,如打扫庭院、擦玻璃窗等,也可以在室内进行书画活动,晚上可以记治疗日记。此期的主要目的是逐渐恢复自己的体力,增强自发行动的动机。此期一开始,会体验到一种从无聊中解脱出来的愉快情绪,但要做到除了晚上7~8小时的睡眠之外,不得再上床睡觉。要持续行动,别考虑这样做对治疗有什么作用,努力使自己对行动感兴趣。
第三期为重作业期。时间也是3~7天。在此期间,不要考虑自己的症状,但要加重劳动的强度和作业量,除了打扫卫生,还可以做农活、木工活及工艺劳动。可以开始读书,主要读历史、传记和科普读物等,读书时不必追求理解,也不必汜忆,应该不管事理地一口气读下去。坚持每天记治疗日记。要在强度较大的活动中体验活动成功之后的喜悦,培养自己的忍耐力。
第四期为生活训练期。通常为1~2周。结束家庭治疗,重新回归原社会环境,恢复原有的社会角色。白天像往常一样上班,晚上仍要坚持写治疗日记。此期间要努力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体验顺应自然的原则,为回归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