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无糖食品,“学问”不少
作者:谭敦民
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所谓无糖食品并不那么简单,这里边有不少学问呢。许多企业标明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无糖食品”4个字,有的标明的是“无蔗糖”,有的标明的是“不含单糖”、“不含双糖”。看上去都是无糖食品,其实不然。有的说是无糖,其实有糖,糖尿病患者如果被误导,大量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应该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不含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食品。而一般无糖食品往往含有甜味剂——或者说应该含有适宜于糖尿病人食用的甜味剂,就是含有代替食糖的甜味晶,比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
这些物质虽然有甜味,但是不易被胃肠吸收。比如麦芽糖醇中的一种低聚异麦芽糖,这是采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而制成的一种淀粉糖制品,但它绝不是原来意义的淀粉糖。淀粉糖易于被胃肠吸收,而这种低聚糖几乎不被胃肠吸收。这是因为人体胃肠内没有水解这种低聚糖的酶系统,并且它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可以在低热量食品中发挥作用。又由于服用它不容易引起血糖波动,所以,可以满足那些喜爱甜食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病人,以及高、低血糖患者。
这种低聚异麦芽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它能为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营造最适宜于生存的环境。因为,它基本上不能被人体胃肠消化吸收,进人大肠以后就被双歧杆菌所利用,而其他有害菌却不能利用,双歧杆菌因此大量产生,从而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产生,减少了腐败菌产生,促进了小肠的蠕动,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不过,专家指出:尽管这种低聚异麦芽糖对人体有诸多益处,但与一些药物一起服用时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服用时要与药物间隔两小时。
真正的无糖食品就是不含有蔗糖、淀粉糖、果糖等糖分。可是,有些不法商人玩弄文字游戏,商标表面上注明的是“无糖食品”,然后在小括号里注明“无蔗糖”,这是典型的骗人把戏。因为,无蔗糖不等于没有其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也不等于不含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这种产品只是不含蔗糖而已,但绝对不等于无糖产品。有的在商标上标明“无蔗糖”,而在配料表上却标明含有白砂糖或者葡萄糖,其实,“蔗糖”和“白砂糖”就是一回事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而常常用于静脉滴注的葡萄糖,更是易被人体吸收的糖类,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绝不亚于蔗糖。
还有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虽然不含有蔗糖等糖类添加剂,却使用了糖精这一化学物质,但是在商标中却不肯明说,只是含混地说“含有甜味剂”。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的化学物质,与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毫无营养可言,而且被专家认为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虽然比糖甜,产生的热量很低,或者不产生热量,但是不等于不含糖,尤其是对人体有害,早就被正规食品企业摒弃门外。
还有的无糖食品在广告中声称“有降糖之功效”,这多半是胡乱吹嘘。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中不能添加药品,包括保健食品。我国的《广告法》还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在广告中宣传具有什么疗效。包括“无糖食品”在内的保健食品在某种病态下可以食用,但是,绝对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无糖食品时,应该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摄取热量,保证机体正常运转。对于含混不清的所谓“无糖食品”,应持慎重态度,防止被动的消费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剂。
那么,在市场一时不能彻底整顿到位的时候,怎样才能保证糖尿病患者不误人歧途呢?这里,首先是提高警惕,购买“无糖食品”时,不仅要看它是否有“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注意其原料配方,是否含有其他什么单糖或者双糖,尤其对标明“无蔗糖”食品更要警惕。另外,购买时不要图价格上的便宜,应该尽量选择名牌企业的产品,起码是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这样购买的风险才会相对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