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发生在胃内的“保胃战”
作者:江民成
胃酸:亦正亦邪的双刃剑
胃的内表面覆盖着一层粘膜,粘膜的外分泌腺细胞组成消化腺,一天能分泌1500~2500毫升胃液。胃液是五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在0.9~1.5之间,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等。
盐酸又称胃酸,是胃粘膜上的壁细胞分泌的。胃液之所以呈酸性,就是胃酸的汗马功劳。胃酸的排出量通常以每小时所分泌的胃酸毫摩尔数(mmol/h)表示。人在空腹时排出的胃酸称为基础酸,正常人约O~5mmol/h。基础酸的分泌有昼夜节律,在5~11时最少,而午后18时到次晨1时最多。在进食或服用组胺类药物的刺激下,胃酸排出量明显增加,称最大排酸量,正常人可达20~25mmol/h。最大排酸量与壁细胞数目有关,壁细胞的数目多,最大排酸量也多。据测算,男性的壁细胞约为10亿个,女性约为8亿个。
胃酸的作用功不可灭,胃蛋白酶原就像藏在剑鞘的宝剑一样,是没有活性的,而胃酸可以使之“脱鞘而出”,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其发挥分解蛋白质的作用,便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干净的食物并不是没有细菌的存在,胃酸可以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胃酸进入小肠后,不但能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还能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为小肠内的消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然而,胃酸又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分泌过少或缺乏时,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现象;分泌过多又会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发生侵蚀作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致溃疡的效能,直接导致溃疡形成和溃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高胃酸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使血液不容易凝固,导致出血和再出血。
抵御:胃内筑起的“长城”
胃液的氢离子浓度很高,胃酸的腐蚀性又很强,而—且还含有能消化胃粘膜本身的蛋白酶,这些因素对胃粘膜都具有很强的损伤性。然而,正常人的胃粘膜能够抵御这些损伤因素,保证完整性不被损害,其原因就是胃本身具有自身保护作用的“长城”。
第一道“长城”是胃粘液屏障。胃粘液是由胃粘膜的表面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分泌的,分泌后覆盖在胃的表面,性质粘滞而润滑,可保护胃粘膜免遭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其粘滞性还可降低氢离子的扩散速度,减弱氢离子对胃粘膜的侵蚀。更重要的是,粘液中还有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根离子,和粘液结合在一起,形成抵抗胃酸的粘液屏障。当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相遇时,氢离子被中和,使胃粘膜表面处于中性或偏碱性状态,从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无“用武之地”,有效地防止了它们对胃粘膜的侵蚀。
第二道“长城”是胃粘膜屏障。胃粘膜上皮细胞对向胃腔一面的膜是脂蛋白层,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离子难以通过。它能防止氢离子由胃腔进入粘膜内,使胃壁免遭损害。如果胃粘膜屏障受损,大量的氢离子迅速向粘膜内扩散,破坏粘膜细胞,最终发生溃疡。
另外,胃粘膜上皮细胞能不断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对胃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动物试验时发现,前列腺素可防止胃溃疡的形成,给胃溃疡病人使用前列腺素可加速溃疡的愈合。胃内的各种食物、胃酸、胃蛋白酶或从肠道倒流人胃的胆汁,均能促使胃粘膜持续少量的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以随时对胃粘膜进行保护,维持胃壁的完整性。
骨症:正不压邪的恶果
胃的自身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当“外敌”过于强大,就会突破“防线”,引起各种胃病的发生。如酗酒,过度吸烟,饮浓茶和咖啡,食物中香料和调味品过多,服用刘·胃有刺激的药物,都会发生胃粘膜的急性炎症,称急性胃炎。
进食过冷、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或食物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使胃酸在众多的细菌面前束手无策,也会发生急性胃炎。病人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可有发热、脱水、休克等中毒症状。
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彻底,或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不良以及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易发生慢性胃炎。病人就会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呃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现象。
溃疡病除以上原因外,还可因焦虑、忧伤、怨恨、紧张等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而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城市和军队的溃疡病人显著增多,就是精神刺激的后果。另外,还观察到一些病人在精神刺激去除后,胃酸分泌迅速恢复正常,溃疡也可愈合。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溃疡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注意饮食,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使胃的“长城”发挥抵御疾病的作用,让胃安然无恙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