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糖尿病高血压,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

作者:杨 玺




  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糖尿病患者近3000万人,专家估计,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近1500万人。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率要高出1.5~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前10年,而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及末梢大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高血压会促进或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更加困难。
  糖尿病与高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互为因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糖尿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高,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血压正常者。许多人是先发现高血压,再发现糖尿病,有些患者在发现糖尿病的同时发现有高血压,少部分患者先有糖尿病,再发生高血压。如在发现糖尿病若干年后血压逐渐增高,应注意检查肾脏功能。②高血糖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潴留,而且还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引起和加重糖尿病人的高血压,并使靶器官如心脏、血管、眼底、神经系统病变加重。④一些降压药可以影响糖尿病的控制,以至加重高血糖,如失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为弄清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秘密,医学专家做了大量观察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群中,有不少病人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并同时发现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因此,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植根于“胰岛素抵抗”这同一土壤上。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外周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就无法施展降血糖的本领,此时机体就会尽可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分泌过多势必造成高胰岛素血症,成为潜在隐患。它促使肾小管钠重吸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大、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变窄,又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对升压物质敏感,导致高血压。由于病人存在着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终被累垮,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起糖尿病。所以,如果“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与高血压的“藤”,那么糖尿病和高血压则是这根“藤”上的“两个苦瓜”。
  糖尿病、高血压一旦联手,可相互影响,推波助澜,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这两者合并后不仅增加了治疗上的困难,而且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生、发展加快。所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雪上加霜”,一点儿也不过分。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以下5种并发症:①脑卒中。②冠心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③动脉硬化。④肾小球硬化及糖尿病肾病。⑤糖尿病性眼病与高血压眼病并存。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规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要更严格。一旦发现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应立即遵照医嘱进行积极治疗,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并尽量减少其并发症,这样就会把糖尿病、高血压并存的危害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使用的原则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开搏通)、伊那普利、福辛普利(蒙诺)等;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降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这类药不影响人体对葡萄糖的耐量,具有改善胰岛素不敏感性的作用。
  (2)联合使用钙拮抗剂,在降血压的同时,不影响糖及脂质的代谢。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尼群地平(硝苯乙吡啶)、维拉帕米(异搏定)等。
  (3)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还可以减少高血压、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常用的有吲达帕胺(寿比山)、双氢氯噻嗪等。但必须注意,噻嗪类利尿剂有排钠排钾作用,易引起低血钾等副作用,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或补钾。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人合并高血压时,不要选用e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这类药可抑制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影响脂质代谢,加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