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真人靶子”与“暴力宣泄”
作者:木 易
有首流行歌曲中唱道:“生活就像一团麻。”想来很有些道理。现代社会的人们一面充分享受着时代进步的恩惠,一面却又被人生固有的烦恼和时代变革带来的种种困惑所深深困扰。疾病的纠缠、追求的失落、情感的伤害、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压力等等导致的忧郁、恼怒、哀伤、愁怨之类的不良情绪,时常无情地啃噬着人们的心灵,妨碍着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既然心灵不可能是一泓永远宁静的湖水。当翻涌浑浊的波澜时,需要的则是正确的疏导与宣泄。盲目“引进”“暴力宣泄”,决不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好办法,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伤心有人陪哭,气愤有人陪骂,泄愤时可以任意摔东西,的确曾风靡过日本、英国及美国等地,但这种表面酣畅淋漓的宣泄,极易诱导人的暴力倾向。受到委屈挫折时,就大打出手,容易养成一种攻击型人格,或叫反社会人格。这种不良人格的倾向如果得不到矫治,将来很容易把心中的不满和不快从“真人靶子”身上转移到社会其他成员身上,成为害群之马。
在“真人靶子”上拳打脚踢,将压抑在心中的委屈、烦恼倾注在他人身上也许能一时发泄心中的不快。但是烦恼忧愁真能一“打”了之吗?显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须知打人所带来的一时快意会很快消失,内心深处的忧郁还将牵魂绕梦。甚至有的人一不小心打人过重,导致对方重伤甚至死亡,还会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付出惨痛的代价,那时再懊悔都来不及了,反而更加加重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烦恼。
现在,很多人可能在心理上仅仅是有一些不良情绪郁积,还构不成对他人的一种“愤怒攻击”,如果使用类似“真人靶子”宣泄的方式,以暴制暴,一泄心头之恨,天长日久,稚气由邪气取代,很容易造成心理的阴暗。英国,这个最具绅士风度的国家,日常生活中的谦谦君子,就是在球场的看台上,放纵自己的“暴力宣泄”,演绎出“狂野的情绪”,因此,以盛产“足球流氓”而闻名于世。这种“渐变”,国人是不能不察的!
有人说,“真人靶子”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真人靶子”表演的过程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客人在击打“真人靶子”的过程中发泄了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怨气或晦气,“真人靶子”则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得到50元的“安慰奖”,岂不是两全其美?然而,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当成商品出售。你有参加劳动、娱乐、休息等各种自由,但你却无权将自己的身体当成交易的商品随意处置。把自己的身体当成“靶子”供人“暴力发泄”,这本身就丧失了人格尊严;而发泄者无故打人,更是一种极不道德的野蛮行为。撇开“真人靶子”不谈,即使在虚拟世界里.对自己不满的对象,写上他的名字进行击打,也是一种对人的侮辱,这种发泄,同样会侵犯他人隐私权或侮辱他人人格,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人生在世,风风雨雨。“不如意事常八九”,“上火”、生气都在所难免。生了气,想发泄一下,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同是发泄,却有美丑之分,善恶之别。有的人心中不快,或散散步,或唱唱歌,或找朋友谈谈心,尽情倾诉一番,这样,胸中郁积之“火”往往因此而消,对己有益,对人也无害。但也有些修养较差的人,“气从心上来”,便“恶向胆边生”,一有气便朝着别人撒,或借酒发疯,或寻衅滋事,用伤害无辜(包括“真人靶子”)和毁坏公物来发泄心中的气恼,以求得心理的满足。其结果往往是旧气未消,新恼又添,不但招惹来更大的是非,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最终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这方面的例子,真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而“真人靶子”所纵容的,不正是这种害人害己的“恶性发泄”么?
为了帮助人们顺利地宣泄不良情绪,如今,社会有关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数不少的电台或心理咨询机构开通了咨询热线,亮出动听而耐人寻味的节目,名称或叫作“午夜心桥”,或称为“今夜不设防”等。心绪不佳的人们可以于夜深人静之时拨通一个热线号码,然后尽情地一吐胸怀,连对最亲近的朋友也不愿说的隐衷也可以毫无顾虑地和盘托出,或者尽情地听主持人悦耳的声调,痛快地侃上一通人生的哲理,然后舒出一口气,便心平气和了,这无疑是一种极佳的解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