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糖尿病用药,小心七误区

作者:黄秀清




  误区之一: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没问题。人们都清楚,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调整用药的剂量与时间,糖尿病的治疗也是如此。血糖有时会因某些情况而出现波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时(如较严重的感染、精神压力以及运动过量、进食减少等),血糖可能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要求我们在按时服药的同时,还需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生活方式及用药规律,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
  误区之二: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都一样,漏服一次没关系。目前,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有多种,不同的降糖药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每种药物有着不同的服用时间,而不能统统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一方面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需在饭前服用的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美吡达、达美康等);需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糖苷酶类(拜糖平等);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等)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等则可酌情选择服用时间。治疗方案一旦经医生拟定之后,就应长期坚持。血糖控制好或进餐少时酌情减量,那种认为降糖药漏服一两次没关系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因特殊的原因而漏服,也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应想当然地补服或加服药物,而可以考虑监测一下当时的血糖水平,再酌情处理。
  误区之三: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肾,能不用就不用。部分降糖药确实可以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但总体来说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况且人的肝脏和肾脏有着强大的解毒、排毒功能,所以,担心因降糖药损肝、损肾,而不敢用药实在没有必要。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进行系统的检查,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这样一来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物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
  误区之四:只要能降血糖,用哪一种药都行。对于降糖药物的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考虑单独或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并非只要能降糖,用哪一种药都可以。因某些药物,如磺脲类药物,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治疗后1~3年左右可能会失效,称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为避免失效,应适时地交替使用不同药物,如病情未能控制,还需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甚至改用胰岛素。
  误区之五:胰岛素是“毒品”,一旦使用会成瘾。通过检测,一旦确认缺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那种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内存在的正常激素,缺乏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需补充,控制好后可以减量,甚至有的病人可改服口服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胰岛素,纯度可达99%。由于动物的胰岛素结构与人类胰岛素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动物胰岛素在使用后久而久之较易形成抗体,降糖作用减弱,个别甚至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另一类是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合成的人胰岛素,纯度高,抗原性小,一般不产生抗体,且有着更高的作用效率。显然,单从治疗的角度来说,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但是动物胰岛素却较人胰岛素更为经济,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了效价比之后,选择合适的类型。
  误区之六: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行。血糖增高是糖尿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但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绝不是仅仅降血糖就可以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升高和血脂代谢紊乱。由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所以,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治疗决不能单纯降血糖,而应监测血压、血脂等的变化,加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误区之七:血糖降得越快越好,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许多糖尿病病人以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一般情况下,血糖升高是逐渐发生的,只是由于人体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不被觉察,所以,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此时要把血糖迅速恢复正常,就像本已绷紧的弹簧,突然予以巨大的外力进行压缩,而产生强烈的反弹一样,人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所以,最好是促使血糖稳步下降。此外,就目前治疗水平来看,糖尿病尚无法根治。某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人,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配合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也暂时消失了,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患者往往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而轻易中断治疗,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会发现,用不了多久,血糖的水平又会高高在上。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快速降糖、根治糖尿病的广告,应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也只有如此,糖尿病患者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