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冬令进补:各有门道

作者:段扫平 袁秉煃




  南京市鼓楼区段扫平:
   进补要“与时俱进”
  
  我身体较虚弱,前几年也跟风走,采用“每逢一个九,吃只老母鸡”的进补方法;但每吃一次都拉肚子,吃了两年,第3年医生告诫我;不能再吃了,只要少许吃点羊肉、狗肉就可以了,我照此服用,效果也蛮好的;我由此意识到,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补也是如此,要“与时俱进”。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鸡也不像过去很少吃得到,有人说:“现在是天天过节。”冬令进补不能抱着老观念,盲目进补高脂、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而应讲究怎样吃得科学、合理,怎样保持营养平衡。: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根据全国第二次营养调查;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足够的,一般人群没有必要特别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步,反而增加肝脏、肾脏的负担,并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发生缺钙,只有在疾病或其他特殊需要增加时才要补充蛋白质;谈到补;就有个“药补”、“食补”的问题,还有不属于物质范畴的“劳补”和“神补”;既然都是补;就不应该厚此薄彼,不可偏废;可以说它们各有千秋。在“食补”、药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只要“与时俱进”,辩证对待;选用适宜;都能发挥各自的效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武汉市二炮医院殷海昌:
  
  药膳进补,需“善”施之
  
  中医认为,进补是针对虚症而设,药有温凉寒热之分;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对虚证进行辨证施治而适宜补之,确有健体强身、促进健康、延年抗衰老之功。但如若盲目进补,必反遭其害。
  药膳进补,首先要注意安全。药膳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的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就拿红参炖仔公鸡来说吧,其可补气强阳,具有强身健体、增强性功能等功效。若用之不当或用量过大,则会杀人于无形。其次要辨证施食。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人参、黄芪、当归、大枣、灵芝、核桃、羊肉,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可用来防治阳虚;气虚、血虚、寒证;凉性、寒性的沙参、白木耳、百合、绿豆、梨、荸荠、菊花等;具有养阴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来防治阴虚、热证。就五味而言,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清热、泻火;甘味能补养、调和;辛味能发散、行气;咸味能软坚、散结;淡味能渗利小便等。只有辨证施食;才会补之有益。再次要适量有恒。“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小量服食,持之以恒,才能收效;才不会误食误补。
  有些药膳还是比较安全的,如黄芪炖鸡可增强免疫功能,大枣枸杞粥健脾补血,素炒百合清肺止咳,杜仲炒腰花健脾益肾,当归羊肉汤温血驱寒,冰糖莲子滋阴宁神,菊花茶清热明目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病人也能吃;但也需辨证施膳,也不是多多益善,也应适度、适量。
  
  上海市浦东新区袁秉蝰:
  
  打破“冬令进补”的精神枷锁
  
  人们把“冬令”视为进补的良机。也许由于广告的误导,不少人以为自己得了“虚证”,使年复二年的“冬令进补”不断升温。  进补为何要挤进“冬令”呢?有人说是根据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也有人说,人在冬季常有饥饿感,进补易被吸收。殊不知,冬季易饥饿是由于体表血管收缩,胃肠供血增加及蠕动增强所致。人在冬季往往进食增加,实际上,人体在冬季和夏季所需的热量相差并不大,过步的热量难免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这是发生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的不利因素。据研究,冬季是进行体育锻炼、减肥的最佳季节。
  大谈特谈“冬令进补”,使人丧失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的精神,并给人们戴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一是旧的习惯思维,二是受到误导,三是缺乏营养学知识,四是对人体在冬季易出现的饥饿感有误解。
  西方人喜欢冬季锻炼,中国人热衷于“进补”,这是文化差异,可是,看一看中国人的疾病谱,“文明病”正向人们敲响警钟,确实应在生活方式上转变一下观念了。吃,不论是什么季节,都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
  笔者无意反对体虚者进补,但全民皆“补”,则大可不必。注意调节性情、饮食平衡、动静结合、远烟少酒,这才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湖南邵阳市疾病
  
  控制中心伍新华:
   冬令进补话利弊
   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摄生法”。中医认为,冬令进补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精蓄锐之功效。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病;老年性疾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虚弱病人来说,冬令进补得当,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然而,像自然界所有事物一样,补药有利也有弊,即使在冬季,若盲目进补,补之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后果。所谓冬令进补,并不是说一到冬天每个人都要吃补药。年轻力壮,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冬令进补的人,也应根据体质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享有“补药之王”的人参,是一种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的补品,对于体质虚弱、神疲气短的成年人有补益作用,但一忌用量过多;二忌不辨征象。如在感冒初起、内热炽盛、发烧、便秘腹胀时服用,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血压增高、口鼻出血等严重症状;孕妇及小儿更要特别慎用。
  冬令进补,应重视进补的原则,正所谓虚则补之。首先,宜请教有经验的中医,查明自己是何种虚症,以对症进补。其次,要选择好自己需要调补的脏腑和部位,一般调补适宜于五脏为主。如补肺气可选用人参、黄芪、黄精等;补肺阴可选用沙参、玉竹、百合、天冬等;补肾阴可选山萸肉、枸杞子、龟胶等;补肾阳可选鹿茸、仙茅等;补肾精宜选紫河车、冬虫夏草、核桃等。再次,要注意性别、年龄的不同选择进补,一般妇女以血为本,调补以补血为主,老年人则以补肺和补肾为主。
  冬令进补,最好先做引补,即底补。可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如生姜羊肉大枣汤等也有同样功效。此后,再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
  值得指出的是,冬令进补一般针对虚弱病症者,对于想增强体质的人来说,还是以体育锻炼;和增加一般营养食物为好,大可不必食用特殊补品。南京中医
  
  药大学宋卫民教授:
  
  冬令“素补”
  
  什么叫营养?需要的才是营养。什么叫“补”?身体缺少的(虚)才要补。营养不足有害,营养过盛也有害(多的营养便成了“毒”)。
  生活贫困时,普遍营养不足,那时人们关注的是蛋白质、脂肪、淀粉三大物质。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三大物质已不太缺少,而摄人不足的倒是矿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愈来愈多了,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隐性饥饿?。缺了三大物质,肚子会感到饥饿,而缺了矿物质、维生素虽不觉得饥饿(所以称为“隐性饥饿”),但会出现一些症状,对健康同样不利。如何识别隐性饥饿,更重要的是如何纠正——如何“补”成了人们的新话题。当然,每个人之所缺又不同,“补”仍然要因人而异,对“症”进补。
  过去,有的人是逢“九”就补一只老母鸡,现在这种做法少了,因为身体不缺了,所缺的是微量元素,还有钙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素虽然动、植物食物中都有,但以植物性食物为多,故称为“素补”。时代不同了,小康时代的“补”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但不要误解,“素朴”并不是素食主义,而是以素为补。
  在易缺的营养素中,铁缺乏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隐性饥饿”,被称为“三大隐性饥饿之首”。缺铁后易出现贫血症状:皮肤粘膜苍白、耳鸣、头晕、气短;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影响婴儿生长,孕妇贫血还影响后代。值得注意的是:缺铁的初期贫血症状不明显,仅出现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加重才出现贫血。此时,动物性食物仍应该吃,如畜禽肉、猪血、动物内脏等,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和蔬菜(油菜、芥菜、雪里蕻、苋菜;菠菜、茼蒿、韭菜)等含铁量也较高。另外,维生素B2缺乏会影响性生活,影响“性福”,尤其是女性冬季易缺,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动物肝脏、蛋黄、鳝鱼、胡萝卜;香菇:紫菜、芹菜、柑橘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这也有“素补”的功劳。
  
  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谭敦民:
  
  冬令进补说吃蛇
  
  随着人们营养意识的增强,如今;注重滋补已成为国人的新时尚;食疗药膳风行,而在冬季吃蛇已成为一种潮流。此时的蛇;在冬眠前储藏了大量的营养,长得又肥又壮,食用有益滋补健身;蛇的味道甘美,肉质细腻,这是人们爱吃的直接原因;非但如此,蛇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这是人们爱吃的深层原因。一条蛇,几乎无处不可吃,从头到尾,从内到外,蛇皮、蛇肉、蛇胆;蛇血;以至于那小小的蛇腩、蛇肝、蛇鞭都可入馔。广东名菜“龙虎斗”,其中的“龙”就是蛇,“龙凤虎大会”也不过是蛇、鸡、猫而已。有关蛇的名菜很多,什么“三蛇凤虎斗”、“竹丝鸡烩五蛇”、“百花煎蛇腩”、“冬笋炊蛇腩”、“凤爪炖三蛇”等,另外,还有以蛇为主的各种汤类;都是有滋补作用的蛇馔佳肴。
  蛇的食疗功效非常明显,据《本草纲;目》等记载,蛇肉有驱风活血、除病去湿、强身滋补的功效。近代研究证明,蛇肉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较多的亚油酸,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而人们更喜欢多种蛇合用,据说能通行全身十二经络,因而将三蛇合烹而食,据说可以治疗人体全身风寒痹痛。“三蛇胆”有行气活血、驱风除疾的作用,已经成为名贵的中成药。
  所以,冬季有针对性地吃蛇。不仅可以一饱口福,还可以起到滋补食疗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